魏玛丽 省政协委员 开福区新中新儿童发展中心教育总监
□ 湘声报记者 刘敏婕
1月19日上午,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左岸社区,一场“中华传统典故故事会”在睦邻书院甜蜜荟活动中心举行。看着孩子们用鲜活方式呈现出自己理解的水滴石穿、孺子可教、牛角挂书等典故时,省政协委员、开福区新中新儿童发展中心教育总监魏玛丽也被逗得开怀大笑。
这是魏玛丽今年1月组织的第三场以“传承中华文化 喜迎中国新年”为主题的社区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年文化。
由魏玛丽出资建设的睦邻书院,意在“和睦邻里”,早已成了左岸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活动中心。
一头长卷发,脸上总带着亲切的笑容,在左岸社区,魏玛丽不仅是情商导师“魏老师”,还是亲切的“故事妈妈”、倾听青少年心声的“知心姐姐”,社区居民们说:“有魏委员在这里,真是我们的福气。”
以收费项目“供养”公益项目
睦邻书院位于浏阳河畔安静的德汇路上,一排巨大玻璃窗临街而立,被分割成三个部分:长沙图书馆左岸分馆、心灵氧吧和甜蜜荟活动中心。
近1000平方米的临街门面,是魏玛丽的产业,她放弃每年几十万元的租金收入,全部用来做社区公益。加上睦邻书院的维护费用、人工及其他成本,她每年为社区公益付出的资金近百万元。
“最开始只有图书馆,到后来因活动需要不断扩建,幸好全家人都很支持我。”魏玛丽笑着说,“其实我也是在追逐我的教育理想。”
2007年,魏玛丽从海外游学归来,创立了新中新儿童发展中心,专注5-6岁儿童的幼小衔接教育,凭借全新的教育理念赢得了许多家长认可。但她并不愿把新中新当成企业来发展,拒绝了许多人的加盟请求,“它是我探索教育的一个基地,我必须深度参与,不能有任何走味”。
特别重视儿童阅读的魏玛丽,当年就腾出300多平方米房子,并进行装修、购置设备和图书、聘请管理员,在左岸社区建成了长沙第一家私人投资的社区图书馆。为了方便读者借书还书,征得市图书馆同意后,左岸图书馆加盟为长沙市图书馆的一个分馆,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图书馆”。
紧邻着图书馆的“心灵氧吧”,是魏玛丽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在她每月30场心理咨询中,有10场是社区推荐的公益咨询,涉及家庭教育、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
在开展公益项目的同时,魏玛丽保留了一些收费项目:幼儿园入园排位到了2020年,各种情商课程爆满,心理咨询也早就预约到了5月……魏玛丽坦言:“这些收费项目是比较贵的,只有收入较高的人群才能承受,但我希望能惠及更多人,所以其余活动都采取公益形式,完全不收费,以收费项目‘供养’公益项目。”
愿探索“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
调研、协商、监督、学习……2018年初担任省政协委员以来,魏玛丽没有错过任何一场通知她参加的履职活动,“每一场履职都是一次学习,排除万难也要参加”。
事实上,魏玛丽曾是一位“政协老兵”,她担任过三届开福区政协委员,区政协设在睦邻书院的“魏玛丽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深入人心的履职品牌。她一直记得,一些社区居民对她说:“以前以为政协高高在上,自从看到你的委员工作室,才知道政协原来这么接地气。”
尽管日程安排非常紧,但魏玛丽坚持平均每月做十几场公益讲座。2018年她印象最深刻的两场讲座,一是为消防官兵进行心理辅导,她之前从没有把“心理脆弱”和眼前这些英勇官兵联系在一起,交流后发现他们由于处于随时待命状态、见惯生死、情绪没有出口等原因,导致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魏玛丽幽默的讲座让官兵们听得有滋有味,结束后她主动向支队长请缨:“以后我每年都要来讲一场!”
另一场则是在省政协委员常琪创办的月子会所为孕产妇进行心理辅导,这是魏玛丽第一次深入孕产妇群体,发现她们特别容易滋生抑郁倾向,“最好的办法让她们倾诉,要把平时累积的情绪像倒垃圾一样从心里排出”。
在工作中,魏玛丽还发现,越是完美型人格越容易滋生抑郁。由此她萌发了一个提案视角——为特殊岗位人群作心理普查。
2019年,魏玛丽还想在睦邻书院开办一所教育公社,作为社区教育示范点,“现在进校园的各类活动太多了,学校难以承受。”在她看来,学校的核心任务还是学习知识,很多其他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不仅效果可能更好,还能减轻家长和学校的负担。“我想一边提交提案,一边探索个样板出来给相关部门看看。”她同时期待线上和线下委员工作室的融合发展,“我也愿意进行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