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何陋之有?
发布时间:2022-03-18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特别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在上中学时学过,至今还能背诵,而且读来仍心生激荡。刘禹锡的诗风“骨干气魄,格意奇高”,既不同于元白诗派的通俗平易,也有别于韩孟诗派的奇险怪僻。此诗可见一斑。


《陋室铭》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记载:“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永贞元年(805年)九月,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革新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十月,朝议认为“贬之太轻”,再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市)司马。长庆元年(821年)冬,改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州县)刺史。这些地方都是当时的荒远凄凉之地。


到和州后,知县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由此想到我们现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用标准。在德与才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德重于才。有才可能让人飞得快、飞得高,有德方使人走得稳、走得远。


文 | 廖瑞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