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优秀农耕文化如何传承和发展? 读书群热议“留住根与魂”
发布时间:2020-12-05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ABUIABACGAAggfaR-AUouc_6mAMwuAg43wQ.jpg 


  □湘声报记者肖君臻


  自11月29日起,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交流,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新时代乡村振兴”湖南省政协读书群中,重点就《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中的第七章“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进行学习交流。


  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塑形铸魂的现实途径。


  “学习讨论热烈且务实,委员们各抒己见,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情感的温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总结,及时将委员们的发言转化为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调研课题。”省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毛学军表示。


  导读委员“盘活”主题


  湖南的农耕文化渊远流长,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稻作文化遗址。“弘扬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明的根与魂”“发扬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为支点”……连日来,5个小主题接连进行。为了将“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这一主题引向深入,导读委员想方设法“盘活”主题,从不同侧重点出发,引导委员们深读精读、多思深思。


  “岳阳市云溪区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家规家训为载体,深入开展‘立家规家训,兴文明家风’活动……制出了《云溪区家规家训集锦》,还做成精制板牌,送到每一户家中,悬挂在堂屋显眼的地方,让家里人天天看见它,时刻警醒着全家老幼。”导读委员王跃文在导读材料中,分享了云溪区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故事,讲述了推进家规家训和家风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培育文明风尚、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的深层内涵。


  导读委员结合自身优势设题,是本次读书活动的一大特色。


  文物保护与考古专家熊建华委员将主题确定为“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明的根与魂”,以乡村中文物保护为例,讲述乡村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和作用。


  文艺界委员蔡霞将导读主题确定为“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为了导读内容更加形象,蔡霞还制作、拍摄了一个短视频,并在导读中将一个个问题抛出,与大家共同探讨推动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导读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阐释,有自古暨今经典实例的介绍,很精彩,很受启发,深化了弘扬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省政协主席李微微在读书群里点赞说,第50天的学习讨论有新收获、新提升。


  踩着泥土思考


  线上线下,读书同乐。12月1日,为丰富读书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赴平江县,将线上读书活动延伸到乡村大地。


  委员们走访了乡村振兴典型尚山村和农旅体结合发展的红莲兵寨小镇、猎玩小镇等,近距离接触、感受农耕文化场景,共同探讨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如何与现代技术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了委员们踩着泥土一路思考、探讨的话题。


  在农耕文化场景中的委员们感触很深:农耕文化注入市场经济的元素,让乡村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视野,空置农房变成了原生态民宿,土菜、土产由产品变成有竞争力的商品;把乡村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循环,乡村资源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市场回馈,更好享受发展的成果;乡村旅游的发展,让绿水青山的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实现。


  提出真知灼见


  “乡村”“文化”“农耕”,是湖南读书群近几天出现的高频词。委员们打开话匣子,讨论氛围热烈,互动交流频繁,为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提出真知灼见。


  伍国强委员建议,要加强对乡村农耕文化系统性研究,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和方位,需要对湖南的农耕文化进行深度研究,进而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


  申良方委员说,要整合“乡贤能人”资源,尚贤、尊贤、敬贤,鼓励和引导乡贤为政府科学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全面参与家乡建设。


  在发挥新乡贤作用方面,委员们认为,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道德建设、涵养乡风、社会治理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乡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支新力量。


  委员们提出,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家庭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连着乡风、民风,要坚持把家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乡村校园可发挥好家文化建设的阵地作用,以孩子教育为桥梁纽带,围绕家文化建设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家校互动等交流活动。”黄韬委员建议。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