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
湖南“3+1+2”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    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新高考新在哪?改在哪?解读来了
发布时间:2019-04-26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 湘声报记者 肖君臻


  4月23日,备受关注的《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落地,对新高考考试形式、科目构成、录取方式等方面予以明确。


  新高考“新”在哪 ?“改”在哪?改革后高考成绩怎么构成?学生如何选科和填报志愿?教学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围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湘声报记者采访相关人士进行解答。


  多元选择是机遇也是挑战


  何谓“3+1+2”新高考方案?即从2021年起,新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简称选考科目)。


  其中,3门选考科目分为1门首选科目以及2门再选科目。首选科目在物理和历史科目中2选1,再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4选2。考试形式将由原来的文理科“固定组合”向“多元选择”转变。


  因为不分文理科,考生可发挥自身特长与兴趣,自由选择学科组合进行高考。


  “新高考的设置更加务实且接地气。”一直关注新高考的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一中教务处主任羿莎说,新高考把选择权给了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标配”时代进入“自选”时代,是高考迈向素质教育的重大变化。它既遵循了国家顶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省当前的实际条件。这样的变化有利于深化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在我省的顺利推进。


  相较于之前多个省份出台的除语数外三门外,其他选考科目采取“6选3”的改革方案,湖南出台的“3+1+2”新高考模式让考试科目的组合方式变为12种。


  方案出台后,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家长,同时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洞口县政协委员尹华彪有些茫然,孩子如何选择科目成为新问题,过多的组合方式让他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嘉禾县第五中学高一教师胡玲,第一时间在网上查阅了新高考方案,她认为,这样的组合方式设置,会让教师的教学操作更为合理。


  “新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既是福利,也是挑战。”胡玲说,除去语数外三科,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搭配,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不再为了学不懂的科目浪费时间与精力,自由度更高,所以新高考对他们来说是福利;但对选科和组合而言,新高考则是挑战,既要分析自身目前的学习状况、兴趣,又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前景,这对初入高中还未褪去稚气的学生而言,心理上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这也需要家长、老师正确引导。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出现


  新高考下,考生总成绩如何构成?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每门15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首选科目满分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2门再选科目,以等级赋分转换后的等级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试总成绩满分750分。


  根据我省的改革方案,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科都是选考科目,物理或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个再选科目则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实行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后名次不变。


  为何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等级赋分具体如何操作?对此,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瑰曙表示,考生所选的不同科目,难度系数不同。事实上,不同科目很难做到难易程度相同,不具有可比性。但是,高校录取需要看“总分”,也就是需要将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始成绩转换成具有可比性、可直接相加的成绩。


  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成绩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等级赋分,也就是把按原始成绩计算的“绝对分”,转换为按等级排名计算的“位次分”,保持考生每个考试科目的原始成绩排名顺序不变,才可以解决不同选考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可相加性的问题,确保公平公正。


  “等级赋分的优点是能够较好解决再选科目之间分数不等值问题,保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也能正确引导学生选择科目的均衡性。”王瑰曙说,等级区间比例依据我省往届考生的实际状况划定,符合湖南省情。


  此次《实施方案》出台后,学生的上课模式是否会发生改变?这点毋庸置疑。在羿莎看来,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时,学校在教学方面都将作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行政班与分层走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必然。


  “例如,有的学生把物理作为选择性考试,也一定有学生会将物理作为合格性考试。不同的学生同一个学科,就会开设不同的课程类型和课时设置,而且也不可能在一个行政教学班当中来进行。”羿莎解释,6个选择性的考试科目,势必会在语数外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很多个教学班,这将会打乱原来传统的行政班的上课模式,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就必然会出现。


  需先了解大学专业再填志愿


  实施新高考后,我省在志愿设置、填报和录取上也相应作出了调整。据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介绍,招生录取将根据统一高考成绩录取向“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转变,由单一高考录取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转变。


  届时,普通高校将依据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两依据、一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志愿设置方面,从2021年起,考生填报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将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将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由现在的“院校”调整为“院校专业组”。


  “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相应的院校专业组。”省政协委员、省教育考试院院长唐未兵解释,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必须相同。


  对于考生来说,这意味着什么?羿莎认为,考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充分了解大学专业的设置之后,再填报志愿。


  在她看来,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当下的选择和未来人生的关联性,促使他们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成熟。


  《实施方案》明确,由于新高考不分文理科,高校在确定招生计划时,则将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确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时,将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个类别分别划定。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分两个序列分别排名、录取。


  新高考实施后,湖南省仍主要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可根据本人的选考科目,对照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填报一个或多个相应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同时实行不分批次、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方式。


  唐未兵说,在实际操作时,志愿填报和录取分物理、历史两个类别进行。根据实际参考人数的一定比例,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分三段填报志愿和录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