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再品《雷锋日记》
发布时间:2023-03-03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读过《雷锋日记》,日记集出版60年来,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如今,再次翻读《雷锋日记》,感悟颇多。


《雷锋日记》是雷锋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时代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雷锋精神一直在教育和激励人们,始终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这是雷锋1958年6月7日写的日记的开头。再读1959年11月2日的日记:“我要永远地记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重温《雷锋日记》里的这些名句,雷锋就像一位睿智的哲人,在无声无息间,激起了世人对生命的感悟。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自己只是沧海之一粟……这些人好比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是荡不出来。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雷锋于1962年3月12日写的这则日记批评那些狂妄自大者,当然也是自警。“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同样的,只有集体利益富裕了,个人利益才能得到满足,如果没有集体的利益,哪还有什么个人的利益呢?”这些平实朴素而简练生动的语言,充满着理性的思考。


“雷锋同志:愿你作暴雨中的松柏,不愿你作温室中的弱苗。”1960年1月18日的这则“自题”,雷锋用“暴雨中的松柏”作比喻,用“温室中的弱苗”作对比,表明自己誓做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决心。


再次品读《雷锋日记》,日记里这些自然酣畅的语句、恢弘高远的意境,特别是这些蕴含着“水元素”的名句,使我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中给予水的最高礼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滋养生灵、泽被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不计得失,不求回报,这样的品性臻于至善。像雷锋一样,做人像水“遍予而无私”。善无分轻重大小,没有高低内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义理之善;惜弱怜贫、扶危济困是人性之善;独善其身、兼济天下是理想之善;利国利民、体恤民生是律政之善;人尽其责、社会和谐则是文明之善。所有善心善行的出发点都是因为有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国家和社会的爱。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上善若水就是大爱如水,唯有爱的付出不计得失、不求回报。


再品《雷锋日记》,重温雷锋精神应是我们必须且应该补上的精神心理与道德文化课程。无论是家风家教还是政风民风,无论是“工匠精神”和职业伦理,还是公民美德和社会伦理,抑或是整个中华民族和当代世界的精神文明改善,“雷锋精神”一如既往有着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精神意义和实践价值。


“钉子精神”可以帮助人们抵抗浮躁之风、增强意志力;“螺丝钉精神”可以让我们谨慎而客观地审视生活,加深对群体、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抗拒现代商业流俗化中奢侈之风和享乐主义的解毒剂;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增强,以彻底摆脱腐败、慵懒以及一切脱离甚至伤害人民群众之腐败政风的精神正能量。


雷锋虽远去,但他的精神品质仍如一面大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中,猎猎飞扬。再品《雷锋日记》,对我们弘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实践之中,转化为我们丰富精神世界、提升道德品质的强大力量,将受益匪浅。


再品《雷锋日记》,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 | 朱诗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