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打开,还得脑洞大开
湖南省博物馆文创商店里的商品。
走进湖南省博物馆的文创商店里可以看到,文创产品已经远远不局限于花瓶、挂画、摆件——以马王堆“导引图”创意而来的抱枕、餐盘、扑克,你可以涂抹上来自西汉皇族使用的香料配方护肤品,披上“长沙国”地图丝巾,甚至可以穿上博物馆艺术丝袜……
众多文创产品中,最畅销的是哪一款?“是十二月神系列。”省博物馆文创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沙介绍,该系列创意来自长沙市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里的“十二月神”图形,打造了尺子、钥匙扣、笔记本等产品,目前销量领先。
“叫好的不一定叫座,叫座的不一定叫好,商品在市场中往往要综合考虑品质、包装、价位等因素。”李晓沙已习惯用市场思维来看待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他认为,博物馆文创要把握机遇,实现文物资源有效转化,切忌急功近利,“文物资源有效转化,才是博物馆文创。”
走红的文创产品
“IP”是文创界一个常见名词。IP原指知识产权,放在文创的语境中,是指可供多维度开发的文化产业产品。在业界看来,省博物馆就是一座拥有大量IP的“宝藏”。
李晓沙说,省博物馆重新开馆一个月来,文创商店的日营业额最低也有万元。
说起文创产品,许多人或许还停留在旅游商品的概念上,但文创界的共识是“旅游商品只是文创的最初级阶段”。“不能停留在小商品上,文创应当是一整套的形象体系。我们需要在博物馆的内容、服务、产品等方方面面中植入故事,传播湖南文化的精气神。”李晓沙说。
今年5月,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湖湘名品公司董事长吴琪与知名原画设计师龙亮联手,推出了一组以曾国藩、左宗棠、湘军兵勇等为素材的“帅”“将”“兵”湘军文创形象,表达湖南人“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的精神气质。这一组文创产品不仅在博览会上达到数百万元成交额,还进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大厅,并成“网红”产品。
“文创产业的发展是应时代而生,一方面既是出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项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增加附加值。”吴琪说,文创发展得益于也有赖于社会进步,文创产业未来的核心趋势一定是生活化。
“文创是一个边界不太明确的概念,一个杯子、一个笔记本的形式只是最常见的产品形态,它也以广电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形式出现,也可以是AR、VR形式,甚至一场烟花秀也是文创。”省文化厅文化产业处处长胡丕志说,著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占地5000平方米,销售的书籍种类超过6000种,各类创意衍生品近2万种。在中国,还有大量的文化资源锁在库房里面,没有完全开发出来。
一个变化正在发生,湖南许多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都在尝试开发销售精致精美、饱含文化含量,同时又与生活结合紧密、有生活使用功能的文创产品。
文创迎“春风”
李晓沙多年前就涉足文创,那时甚至还没有“文创”这个概念,时任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的要求是“把我们的小商店做好”。
“2003年4月,经省文化厅批准,我们成立了一家隶属省博物馆、独立自主经营、名为文化产品开发中心的企业,这当时在全国是十分领先的。”李晓沙说,当时他们的文创产品去参展,有的兄弟省份博物馆甚至还没有相应的部门。他们还在省内开展了大馆带小馆的活动,湘西里耶秦简博物馆就是被带动着开发文创产品。
李晓沙与同事们相继推出了300多件产品,其中,2010年仅马王堆养生枕就创造了40万元的收益;同年,国家文物局对国家一级博物馆考核中,湖南的文创(考核项目为最佳推广)排在全国前三强。
转折发生在最近几年。随着对事业单位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已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规定逐渐产生了不少矛盾。焦点之一就是国有博物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按照规定是不能搞创收的。
因此,省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中心一度进入清算关停程序,加之省博物馆闭馆5年改扩建,中心几乎进入了寒冬。
“这几年里,我们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如今,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李晓沙说。
李晓沙所说的机会,其中之一就是2016年5月由国务院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开展经营性企业试点,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其中,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图书馆、湖南省少儿图书馆等为国家级试点单位,这让许多单位都感觉迎来了文创的“春风”。
“小商店”改制重启
在重新开馆迎客前,省博物馆文创研究中心迅速迎上“风口”,向省文化厅申请改制成立企业,11月,改制方案已在省文化厅党组会议上获得初步同意。
“这一探索在全国领先,文创中心采取公司化运作,湖南率先迈出了开创性意义的一步。”李晓沙说。
省博物馆的改制模式,是李晓沙等4名原博物馆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放弃博物馆的待遇和行政职务,共同打拼文创事业。
实际上,从团队建设、经营方式、合作模式、知识产权分配等,每一个都是新的课题,需要摸索着解决问题。李晓沙常常感慨:“别看一个小买卖,做起来不容易。”
省博物馆还尝试与千金药业合作,采取知识产权授权的方式进行合作,引入其他优秀公司团队负责项目市场经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李晓沙说:“说实话,效果如何心里没谱,但既是试点,就要不断往前探索。”而胡丕志认为,省博物馆探索的这一条道路,需要有眼光,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现实问题待破解
除省博物馆之外,还有多种模式尚在探索。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成立企业,采取由管委会单独批复经营模式和分配模式。不久,省文化厅还将在市县一级的文化文物单位开展试点,未来也可能采取与社会资本合作形式,实施股权多元化。
“民营企业和博物馆可以放手去做,但对于拥有无可比拟馆藏资源的国有馆来说,发展文创缺的不是资源,而是政策。”胡丕志说,公益性事业单位经商办企业并不容易,办起来了也存在预算、分配、激励、干部管理的机制问题,未来需要细化相关政策文件,让大家轻装上阵。
在文创产业链中,另一个常见问题是确权。一件文创产品,往往首先需要博物馆专业人员对文物内涵进行挖掘,提炼出文化元素,再由设计者感受体会进行创作。
“要真正实现产业化,归根究底要解决知识产权确权的问题,这是文创产业今后走向深入的基础,也是目前理论界、实践界都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也正在着力研究和破解突出问题,以解决从业者的后顾之忧。” 胡丕志说。
省博物馆文创商品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图片由湘声报见习记者闫利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