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能买到放心农产品,又能为脱贫攻坚贡献绵薄之力。”长沙市星城荣域园小区居民林女士在小区消费扶贫智能柜上,购买了两包豆干、一瓶辣酱,体验了一把在家门口的“助力脱贫攻坚”。
近段时间,长沙多个小区或人员密集地区出现了一排排消费扶贫智能柜。这是长沙市政府率先在天心区开展的消费扶贫智能柜试点,旨在打造离消费者最近的智能无人“微缩超市”,构建网格化消费扶贫点,打通扶贫产品“从田间到餐桌”“从偏远山村到城市万家灯火”的最后100米。
在星城荣域园小区广场的一角,行人老远就能看到“智慧助农消费扶贫服务站”。站内是一排透明的玻璃柜,里面陈列着各种农副产品,大多是香肠、辣条、红茶、辣酱、豆干等能保存较长时间的商品,包装上都印有“湖南扶贫”的标签。除了扶贫商品,货柜里还有生鲜蔬果、鲜奶等商品。每一格玻璃柜下方,都显示有商品专属的货道号。
购买商品十分方便。智能柜的一旁有触摸显示屏,消费者点击进入购买界面,输入想要购买的货道号,确定后就会出现支付方式,再扫描二维码付款,随后商品就会到达取货口。湘声报记者现场体验,从输入信息、扫码付款到取货,整个过程仅需十几秒钟就完成了。
“补了多少货,卖出去多少,都能够实时监控到,工作人员可以适时去点位铺货。”负责智能柜业务的长沙中电工业互联网公司工作人员曹幼仪介绍,智能柜采用的是当下无人零售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实现了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互联网于一身的功能,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是离消费者最近的无人“微缩超市”。
此外,通过大数据和用户画像等数字技术,智能柜还可以为用户的每一次购买行为“打标签”,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喜好,并精准投放特色农产品,同时提供更人性化、多元化的服务。
实际上,消费扶贫智能柜是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大力推广的消费扶贫载体。
今年2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消费扶贫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以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为重点,实现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有效供给和促进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扶贫的长效机制。
《通知》明确,重点组织动员各类市场主体设立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等,构建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为社会各界购买扶贫产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提供便利条件。
《通知》下发后,多个省市陆续启动了消费扶贫智能柜项目。7月24日,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发布《关于长沙市消费扶贫智能柜创新试点项目实施主体的公示》。通过网上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先期试点、审定等工作程序,确定由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负责实施长沙市消费扶贫智能柜创新试点项目。
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天心区客服分中心作为承建单位之一,积极配合天心区政府推动消费扶贫智能柜的建设工作,与相关街道社区衔接具体安装事宜。在安排台区员多次进行现场踩点后,联合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率先在星城荣域园完成了首批扶贫智能柜的建设工作。
目前,天心区政府、湘府文化公园、欧洲城小区等十多处人流密集区域,正在布点建设消费扶贫智能柜,为消费者打造最近的智能无人微缩超市。在前期试点完成后,长沙市预计将投放1.2万个消费扶贫智能柜,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