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开始,我发现越来越多16岁以下青少年,来到我们门诊看病。其实我们科室是看成人精神病,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精神心理问题。”本次湖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生物精神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吴仁容呼吁,建立一个网络学生心理卫生平台。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愈发受到重视。2015年,湖南省6-16岁儿童青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障碍的年患病率高达9.74%,其中最常见的是焦虑、抑郁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对立违抗障碍,严重者出现自残或自杀行为。
吴仁容告诉湘声报记者,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将引起极大的疾病负担。疾病预警系统的“关口”前移,早期识别、诊断及早期干预,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减少中小学严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
“建立网络学生心理卫生平台,通过调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家长评估以及学校教师线索推荐,对湖南省中小学生常见精神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问题。”吴仁容委员表示,这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降低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生率,特别是降低青少年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率。
如何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吴仁容还建议,成立湖南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指导全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参与人员包括精神心理专家、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专家、教育者、老师、学生、志愿者,在全省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医-教-家(社区)”一体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管理模式。
“采用线上加线下结合的模式,对学校心理专干老师、社区专干,以及基层医院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分层培训,建立一支心理卫生专业队伍。”吴仁容说。
文|湘声报记者 肖君臻
责编|刘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