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围“湖”联动,湘鄂两省这一履职机制,成果丰硕!
发布时间:2021-05-27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一湖分南北,湘鄂共生辉,山同脉、水相连,守望相助,携手共进。


5月25日至26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在湖北荆州举行。这是湘鄂两省四市一区政协主席第三次聚首,谈的还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事。


1.jpg


守护好洞庭碧水,助推洞庭湖生态经济发展,是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的使命与任务。两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也持续聚焦洞庭湖的治理与发展,齐心履职尽责,携手凝心聚力,精准建言献策。


特别是通过湘鄂两省四市一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联系沟通,相互学习交流,为推动洞庭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结出了丰硕成果。


两省四级委员联动

协同守护一湖碧水新面容


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湖南、湖北两省联合报送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地区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7年来,湘鄂两省积极推动这一规划落实落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背后,始终凝聚着两省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自2018年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湘鄂两省四级政协委员联动发力,共同守护洞庭碧水,助推湖区绿色发展,切实推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地、生根开花。


2018年,湖南省政协300余名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向湖而行,围绕“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重点专题协商与民主监督课题,开展了首次踏察行动,省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深入湖区各地进行视察“回头看”行动,直接推动了城市排污口、黑臭水体和矮围网围等问题的解决。



2.jpg

政协委员踏察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


2019年3月,在湘鄂两省政协主席领衔下,部分住湘、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关于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联动治理和综合施策的提案》,联合呼吁建立协同保护体制机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鄂、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分别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提案》。


此外,两省政协连续多年关注和推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航道工程建设,为洞庭湖生态保护和区域发展在国家层面鼓与呼。同时还分别向两省党委、政府提交建议,推动省市区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发力。


久久为功,助推落地成效。目前,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生态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持续三年形成三份“共识”

共书政协履职新答卷


三次联席会议,形成三份“共识”,这不仅是联席会议机制产生的生动履职成果,也是两省四市一区围绕洞庭湖保护、治理与发展的“路线图”“任务书”,更是在“共识”的指引下,湘鄂政协人用心用情书写的政协履职“绿色答卷”。


首次联席会议形成“联动治理和综合施策”岳阳共识,第二次会议协商达成“绿色发展”常德共识的这2年多时间里,在湘鄂两省政协的协调指导和示范带动下,四市一区政协紧紧抓住加强湖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湖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湖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湖区合作共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岳阳共识》《常德共识》落地见效,在助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保护治理、绿色发展中体现了政协作为,彰显了政协担当。


3.jpg


荆州市政协在出台《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荆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标准制度、规范方案上积极建言,为进一步完善地方性环保法规发出了政协声音;


岳阳市政协连续3年将生态文明主题列为年度调研协商监督计划,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洞庭湖水生态修复、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6个课题开展常委会议协商、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


常德市政协围绕“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常委会议协商,近三年先后围绕“自然保护区发展”等主题开展主席会议视察,形成的建议案和建议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对促进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益阳市政协积极为争取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献计出力,共帮助争取到各类专项资金5.5亿元;


长沙市望城区政协将洞庭湖生态治理工作纳入重点视察范围……


如今,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又达成了“文旅产业联动融合发展”荆州共识,两省四市一区政协同心、同向、同力推动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颜值更高。


一步步履职行动,一次次思想交汇、观点碰撞,在两省四市一区政协的合力推动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共识正在逐步形成,新的绿色发展故事正在写就……


深化联动融合

共绘“大美洞庭”文旅新画卷


为更好地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整合洞庭湖优势旅游资源,打造“洞庭湖生态旅游”新品牌,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期间,四市一区旅游协会共同签订了洞庭湖生态旅游联盟协议,并发布了《楚山楚水楚文化 大江大湖大旅游——洞庭湖生态旅游联盟宣言》。


根据宣言,洞庭湖生态旅游联盟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主题,本着“共建、共享、共荣”的宗旨,共同开展文旅宣传推介,倡导五城新闻媒体常态化开展地方文化旅游公益宣传;五城文旅行业联合组团参加全国性或湖北、湖南省级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大型节庆展会活动;荆州市率先向其他四城区市民发售“荆州旅游年卡”;建立城市旅游联盟互访交流机制,五座城市每年轮流主办一次“洞庭湖生态旅游论坛”,合力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文旅新品牌、新格局。


在荆州市政协主席王守卫看来,环洞庭湖区各地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有着“友好合作、优势互补、创新共建、市场开拓、惠民共享、共同发展”的先天条件。为此,他建议按照“友好协商、规划引领、领域合作、项目带动、标准一体、成效可期”的原则,加强湖区文旅产业合作。


身在洞庭,情系洞庭。聚焦五城文旅联动,岳阳市政协主席徐新楚建议,深化一体联动,共建“天下洞庭”文旅新格局;明确联动目标,共同创塑“天下洞庭”文旅品牌;加快联动步伐,共同提升“天下洞庭”文旅品质;强化联动机制,共同激活“天下洞庭”文旅市场;夯实联动之基,共同优化“天下洞庭”文旅环境。


4.jpg


四市一区同处湘楚大地,同依洞庭湖畔,在打造区域旅游合作平台、助推湖区绿色发展方面能够实现共育、共建、共享、共生。在常德市政协主席朱水平看来,为尽快打造湖区旅游合作平台,应努力实现发展政策一体化、规划建设一体化、交通网络一体化、宣传促销一体化、市场经营一体化。


益阳市政协主席刘丽华建议,通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推动建立专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快完善区域文旅合作机制。依托五城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推广好以环湖体验为重点的生态游、以楚文化为重点的古色游、以学史明志为重点的红色游等线路。


“在交通配套方面,加快区域融合布局,实现区域间‘快达慢游’;依托洞庭湖生态旅游联盟打造洞庭湖旅游一卡通产品,以融合最大化激活资源禀赋,以惠民政策最大化激活市场消费,拉近区域民众距离,提升区域认同感,助推环洞庭湖区域融合发展。”长沙市望城区政协主席骆志平说。


在湘鄂四市一区政协的持续携手助推下,绿色正成为大江大湖大旅游砥砺奋进的主色调,文旅产业大融合将成为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新动能,环洞庭湖区生态文明最美协奏曲正在齐声唱响……



文|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