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考生 杨金鸢:人生并非一考定终生
发布时间:2021-06-04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序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湖南的考生将迎来“3+1+2”模式的新高考。如何看待高考?两位“老考生”的高考故事,或许可以给当代考生一些启发。



  □见习记者蔡烨


  “如果没有恢复高考,我的生活就是另外一个样子。”提起高考,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杨金鸢感慨万千。在他看来,“高考不是一考定终身,未来的路很多”。


90182_zhangchunmei_1622731144074.jpg


  争分夺秒备考


  1977年10月,中央决定恢复大学和中专招生考试制度。杨金鸢在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赶紧报名参加考试,觉得生活因此有了转机。


  1975年,杨金鸢从洞口县第五中学高中毕业,先后在人民公社筹办林场、在公社水利工程指挥部做宣传工作,后来又在洞口县桥头公社中学当民办教师。


  “当年,考生们从得知高考的消息到参加考试,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准备。”杨金鸢说,不仅备考时间短,更纠结的是不知道考什么,也没有任何复习资料和考试大纲。他当时报考文科,包含政治、语文、数学和史地四科,但他没学过地理。那时农村中学基本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大部分学生连26个字母都读不准,所以当年的考试没要求考英语。


  复习的环境是非常艰苦的。“当时,我每天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抽点时间背自己认为可能要考的资料,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杨金鸢说,他所在中学报名参加考试的教师,和他一样,每天上午给学生上课,下午放学后则下地种菜,晚上还要备课。一直到高考前最后两个星期,校长说照顾要参加高考的教师,他们才不用去种菜了。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个时候幸福多了。”杨金鸢羡慕如今的考生,在考前能充分准备,有考试大纲,复习资料、考点分析等应有尽有,还有大量的模拟考试和学校、家庭的全方位支持。


  杨金鸢说,现在的青少年要珍惜当下好时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90180_zhangchunmei_1622738091565.jpg

  大学时期与同学合影(左五为杨金鸢)


  有惊无险应考


  杨金鸢回忆,考试那天,天没亮,他就醒了,当时没有钟表,时间靠估计,自己做了点吃的就往考点赶。进到考场坐好后,监考老师开始检查准考证,这时他才发现自己忘带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在校长来了,他赶紧举手报告了自己的情况。


  “校长马上找到我读高中时的谭老师,他骑着单车去学校宿舍给我取来准考证,让我顺利地完成了考试。”杨金鸢说,有惊无险的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也让他对老师的帮助充满了感激。


  考完后,没有渠道可以估分查分,只能在家里等消息。一开始收到电话通知,高考初选上了,他不放心,走了十多里路到县委大院门口去看红榜。


  1978年2月,杨金鸢收到了湘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次高考让他的人生迎来了新起点。


  从4.7%到81%


  “1977年高考,10年没有参加过高考的考生都积压到一起,有的是应届毕业生,有的是参加工作多年或插队下乡、回乡的知青。我大学所在班级的同学从15岁到31岁不等,年龄差距很大。”杨金鸢回忆,当年全国570万考生仅录取了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近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约81%,与当年已是天壤之别。


  在杨金鸢看来,现在大部分考生都有机会上大学,这是他们那个年代所不能拥有和奢望的。


  “我们那个年代对孩子能否考上大学的容忍度还是比较高的,家庭的期望值也不像现在那么高,能考上中专都觉得很不错了。”杨金鸢表示,现在家长的期望值都太高了,学生也在自我加压,整个社会都期待学生全是尖子生,都希望考名牌大学,这样的社会氛围并不好,影响了孩子优势的发挥,也限制了他们全面发展的天性和自主择业的自由。


  “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搞社科理论研究和科技研究的人必不可少,技术技能型人才也非常紧缺,所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也应该有很高的要求。要鼓励多种途径的成功和成才。”杨金鸢说。


  寄语考生


  “成才的道路有很多条”


  考生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紧张,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只要平时努力了,有雄厚的知识储备,加上顺其自然的好心态,考试就自然发挥得好。


  高考很重要,但不要看得太重,并不是一考定终身,未来成才的道路有很多条,成才的机遇并不是人为设定的。学习要积极主动地学,联系社会实际学,要巩固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着重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未来的发展更多靠自身的执着追求和持续努力,要坚持终身学习。


  同时,不要过分看重名牌大学,有些985、211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分数线实际相差也不大,重点、名牌大学的优势也只是相对的,有些学校的一流学科也不错。因此,对名牌大学也要有正确的看法。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考生们还要多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向革命先辈学习,心中常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将目标放长远,让心胸更开阔,立志为国家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