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春日上午的温煦阳光,行走在大街边的步道上。路边树高叶茂,低处的花正值花期,一绺映山红开得正好,一些不知名的花红白相间。花草伴行,心情放松。
走到转弯分道的地方,我认真观察步道,几个高过或接近膝盖的墩子和柱桩分散排列,别说晚上,白天也担心撞脚。如此,步行变得小心翼翼。
之前,我一直认为日新月异的交通,让生活实现了畅行。省内出差,高速公路取代了慢悠悠的国道省道,高铁又取代了高速公路上的奔波,交通出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省城交通的变化,带来更多好的体验,因为这里是宜居的城市,畅行才有宜居的舒适。
周末回乡,在离家不远处上地铁5号线,再到圭塘换乘4号线,十几分钟后到达长沙南站,比开车顺利多了。出地铁站,入高铁站,几分钟就挤进了熙熙攘攘的候车室。
我很幸运,生活在这么一个好地方,亲眼目睹它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交通而言,我居所旁的道路就经常在变,从双行道、三行道,建出更加宽阔的路面。经过的十字路口,从当年交警在安全岛上指挥,到使用红绿灯指挥,再发展到修人行天桥,近年又改成了地下通道,目的是让人安全自在地行走。城市,把我们战战兢兢的过马路,变成了悠闲的跨越或穿行。
多年前一个晴天,我行走在繁华的人行道上,头顶绿色婆娑的枝叶,脚踏平整洁净的路面,一路惬意。可烦恼却不请而至。嚓地一声,一辆飞快的电动车贴身而过,我被吓了一跳,庆幸没被撞着压着。那些年,摩托车和电动车肇事,引起扯皮的、打架的,城市因此“禁摩”,埋怨的声音也就多了。
前面是宽阔的人行道,以为可以放开走几脚了,双足却因为水泥墩、铁桩、铁栏而小心蛇行。这样一来,行人不便了,还把代表人性关怀、社会进步、向盲人表达爱心善举的盲道,也阻隔分割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
过了数个春天,城市建设吃过几堑长过几智了,它长高变靓智能化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这天我们从市区调研的院落出来,需到对面几个企业看看,经过十字路口的车行道,人车秩序井然,一些人性化设计,让步行感受好了很多。
往年路边沧桑的梧桐树改换成了四季的常青树,樟树、桂树风华正茂。一些路段,常常可以看见鲜花盛开。太阳下,如伞的树荫给行人带来清凉。下雨时,有节奏的雨珠滑落枝叶叩响伞面,继续在雨中漫步。
城市的主体不是雄伟的高楼大厦,更不是横冲直撞的豪华汽车,而是人。城市发展的一切,应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舒适生活。我希望人流中穿行的车,多一些对行人的尊重,减少人行道上的障碍物。畅行,就是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增光添彩。
文 | 姚茂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