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阳县委组织部、衡阳县委宣传部联袂推出《在乡村追梦》报道,走近衡阳县委组织部、衡阳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联合派驻演陂镇陇头村工作队,听听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起追梦、共同谱写蒸阳大地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奋斗故事。
动态监测 让民生底线筑得更牢
“陇头村监测户4户6人,脱贫人口58户184人,特困供养19户23人,低保户28户56人、重残(一、二级)44人……他们随时都可能因突如其来的不幸而返贫,所以,我与两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始终密切关注村民的生活情况,决不让一户村民返贫!”衡阳县委组织部、衡阳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联合派驻演陂镇陇头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唐珲说。
驻村工作队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今年5月底,唐珲来到该村的第二天,便开始走访村民,很快就摸清了全村底数。随后,唐珲牵头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专项行动。
陇头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分为25个小组,对全村开展拉网式排查,走访25个村民小组,共702户。走访中发现问题“即查即改”。今年6月,唐珲在走访中发现,李志远、胡崇喜、刘友生等村民原老土坯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即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联系其家人,经过多次入户走访、耐心劝导,终将农户思想工作做通,原老土坯房得以拆除。
驻村工作队召开屋场恳谈会。
同时,唐珲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目前,该村共有4户监测对象。对于情况最复杂、最困难的3户监测对象,唐珲和工作队员进行结对联系,每月不定期走访至少1次,并实时记录监测对象的收入和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情况,及时研判和制定帮扶措施,及时对接联系相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我们始终盯着这3户,只要发现有返贫的迹象,我们便及时出手援助。”唐珲说。
办起产业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要让村民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入股了衡阳县美兰竹木有限公司,成立了衡阳县集兴城乡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开启产业振兴新征程。
“现在每天用掉10吨竹子,能生产20万双筷子,每天收入8000元,卖竹屑能有1000多元,年产值大概在300万元。”衡阳县美兰竹木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美兰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召唤正在忙着烧锅炉的李志(化名)过来吃饭。
工人正在生产车间分割竹材。
“李志是残疾二级(智力),但干活却是一把好手,每年能存下2万多元。”王美兰介绍,现在竹木厂有18个本村人在做事,其中脱贫户就有10人,每个月纯收入都在2000-3000元。
在旁的工作队员凌春云接过话头说,这两年工作队又争取了4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资金投入到竹木厂,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线。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赚到钱,村集体每年还可以分红3.8万元。
“竹木厂扩大规模后,我妻子跟着我过来到厂里上班,现在两个人工资加起来有5000多元一个月。厂里包吃,还是四菜一汤,并且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感谢工作队。”脱贫户蔡伦明高兴地说。
沿着竹木厂往前走2公里,来到衡阳县集兴城乡产业运营有限公司。今年7月13日,陇头村以“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成立了该公司,大力发展梅花鹿养殖业。
不到1个月就建好了1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当月引进梅花鹿15头。到11月,规模就发展到27头。
陇头村梅花鹿养殖基地。
“就这几个月,单单销售鹿茸、鹿血、鹿茸酒等就产生收益3.2万元。计划明年初再引进20头,争取在栏梅花鹿达到50头左右,这样每年固定收益在20万元以上。”唐珲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促进梅花鹿养殖与钓鱼、休闲等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将梅花鹿养殖打造成为衡阳县的“生态名片”“蒸阳样板”。
今年,驻村工作队争取各类资金150多万元,其中投入产业发展资金60余万元。与此同时,引进大户流转农田200亩,引进乡贤创办乡村振兴车间1家。到12月份,陇头村在家务工人员达到80多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万。
该村全年无一人返贫,这让唐珲很是欣慰,但他还是说:“这只是暂时的,还不能松懈,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和收入,不能让一个人在共富路上掉队。“产业旺了,人气足了,发展就畅,陇头村的光景一定一天比一天好!”
文 | 陈曙霞 谭连海 刘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