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在赋予在岗人员资产、资金、人员等资源支(分)配权的同时,也赋予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提供了选择性决策的权力。当前,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反观一些违法违纪国家公职人员的案例,没有敬畏岗位意识是他们走上“不归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案例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认清自己的能力,找准自己的位置,敬畏岗位、珍惜岗位。各级政协机关干部更要敬畏岗位,树立正确的履职观,把岗位作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平台。
树立依章履职观。要按规矩履职,把握好法纪底线和政协章程规定边线。要始终坚持“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工作之中,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用,加强与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团结联谊、合作共事,拓展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人士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交往渠道,不断扩大“朋友圈”,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树立服务大局观。始终坚持党委、政府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中的重难点问题,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的特色优势,增强协商议政的深度和建言资政的实效,全力助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落实落细。
树立协商为民观。始终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贯穿于政协履职全过程,体现在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在民主协商过程中,要运用博弈论思维,注重换位思考。坚持从界别群众的视角察民情、听民声,设身处地站在界别群众的立场换位思考,从界别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入手,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如实把涉及广大界别群众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以及合理诉求、真实愿望、真知灼见和重大关切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党委、政府涉及民生、民心、民意的工作举措落地落实,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履职行动践行为民初心,以履职实效赢得界别群众满意。同时,在协商过程中,善于从界别群众和大多数人的立场、观点出发表达意见诉求,善于在尊重差异上达成共识。
树立务实政绩观。要有“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在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助推问题解决方面展现政协人担当。要树立成果导向意识,履职活动重数量更要重质量,更要注重收获多少履职成果、履职成果是否转化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要按规律履职,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打卡签到式”履职行为;不能打着创新的牌子搞标新立异;切忌搞迎合上级或领导的“花拳绣腿”。要树立搭建平台意识,为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提供或者搭建载体平台。
文 | 陈铸里(永州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