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28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沙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以下简称展演)在长沙成功举办。
展演启幕于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收官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发表关于文化强国建设重要讲话之时,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全国艺术生产创作的丰硕成果,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小戏小品发展的蓬勃气象,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艺术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深刻实践和生动体现。
长沙作为承办单位,将对标先进、链接资源、深耕创作、讴歌时代,优化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机制,完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总结运用好展演成果,着力构建“长沙处处皆舞台,星城人人都出彩”的文艺风貌。
一、展演的基本情况
1.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展演聚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优秀小戏小品和创作人才不断涌现,促进舞台艺术各门类、各品种均衡发展,举办了开闭幕式、小戏小品展演、一场一评、专题研讨、原生态船工号子邀请展演、湖南省优秀曲艺节目专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
2.艺术多元,参与广泛。展演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0多个申报作品中遴选28个省42个优秀作品和2023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节目创作扶持计划”13个入选作品,共计55部作品参演,既有戏曲、独幕剧、话剧、小品,也有湘剧、花鼓戏、汉剧、上党梆子、黄梅戏、锡剧、豫剧等地方特色曲艺,展现了我国戏剧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展演的主要成效
1.荟萃展示了全国艺术风貌。展演汇聚全国28个省区市55家艺术院团、700多名参演人员,荟萃24个地方戏曲剧种和话剧、小品等多门类艺术形式,聚焦历史和现实主题,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全方位展示了小戏小品短小精悍、节奏明快、人物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风貌。尤其是沈铁梅、刘赵黔、张璇、张富光、肖笑波、曹汝龙等“梅花奖”名家大腕的联袂登场,让广电戏迷票友们直呼过瘾。
2.有力促进了艺术交流互鉴。开展“一场一评”点评会,组织专家评委与主创人员面对面座谈,促进作品打磨提升。召开专题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学者、艺术家、院团管理者等,以“现实题材小戏小品创作”为主题,围绕其创演的路径与方法、时代性和人民性、如何做到“小而美”“小而精”、现实意义及传播途径等议题展开,探讨其成绩与问题、现状与未来,并提出意见建议,为文艺创作提供新思路。
3.充分凸显了创新融合理念。展演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形式,联合中央、地方众多网络平台形成媒体矩阵,全程同步线上直播参演作品,促进传播提质增效,推进传统文艺与网络媒体创新融合。新华社、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人民网、央视网、香港大公报等重量级媒体和 50 余家地方媒体联合报道,100余名记者参与报道,推出报道120余篇,点击量超60万,提高了长沙曝光度和城市知名度。
4.集中彰显了长沙城市魅力。展演是国家级平台,也是长沙的舞台。我们在精创剧目参演、精心组织办会的同时,积极践行办会兴城理念,推动艺术惠民、文艺赋能,在交通枢纽、城市道路、热门景区、网红点位、商超酒店等大流量区域制作投放展演主视觉宣传,引流“跟着展演来长沙旅行”;组织展演嘉宾深入省博物院、岳麓书院、橘子洲、滨江文化园等地考察调研,参观“她从长安来”特展、观看沉浸新中式湘剧《聂小倩》、体验夜游天心阁等精品文旅项目;展演平均上座率达88%,现场观众近7000人,在线观众超 800 万人次,有效扩大了影响、拉动了消费。
三、展演的转化思考
1.立根铸魂创排精品力作。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历史和现实题材,创作具有湖湘底蕴、长沙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拟结合总书记考察安徽六尺巷倡导的礼让传统美德,以长沙“新六尺巷”停车场的鲜活案例和感人故事为原型,创排长沙花鼓戏《新六尺巷》,讲述幸福长沙建设的故事,彰显礼让、谦和、包容的传统美德。加强重点文艺精品储备,开展历史题材音乐剧《湘夫人》、沉浸式湘剧《贾谊》、非遗舞台剧《寻·长沙》、话剧《这就是长沙》等作品创作,做好花鼓音乐剧《仰望星空》、花鼓小戏《梦醒时分》等剧目的创排。二是以首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为契机,精选优秀小戏小品进行资源转化,加强与全国优秀文艺院团常态化的学习交流借鉴,取长补短,跨剧种移植如山西晋剧“梅花奖”剧目《望海楼台》等一批优秀的戏曲作品,进一步丰富戏曲表达,提升演员表演空间,拓展湘剧、花鼓戏的艺术表现力,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复排湘剧、花鼓戏的经典传统剧目,不断更新丰富剧目库,在送戏进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中常演常新,让600年的湘剧和200年的花鼓戏在传承和发展中焕发时代新韵。
2.固本强基优化艺术生态。一是强化艺术人才支撑。提质扩容实施“长沙市杜鹃花人才工程”,采取院校合作等形式,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强文艺院团的岗位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剧团管理能力。在培养演员的基础上逐步辐射到如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主创团队,储备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难度大、周期长,因市属戏曲院团长期不能公开招聘,加之省级戏曲院团编制、平台等优势资源吸引,市湘、市花多年来培养的优秀青年戏曲人才面临流失的窘境。我们将从实际出发,积极争取艺术人才的编制、职称、平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夯实设施场馆建设。协调整合全市闲置资源,促进院团和剧场深度合作,解决市属文艺院团无固定演出场所的问题,低演出生产成本、固化演出排期、塑造文化品牌。
3.守正创新深化院团改革。一是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增强长沙歌舞剧院作为市场主体闯市场的魄力。借鉴湖北省博编钟演奏运营成功经验,支持长沙歌舞剧院组建“长沙铙乐团”,利用市博物馆现有260座的多功能厅常态化开展演出,以歌、舞、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呈现“铙乐汉舞”的千年风华,让三千年长沙古铙活起来、火起来。二是推动传统戏曲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计划整合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现有场地资源,进行“活态化整体设计”,打造“湘剧艺术体验新空间”,通过推出独具湘剧特色的全景式、开放式湘剧古戏台、排练厅,湘剧非遗展示馆、体验馆、照相馆等,推动湘剧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培育文化消费新动能,助推“五一商圈”提质扩容。三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深化市属文艺院团改革,建立和完善剧本质高量多、剧目纷呈、剧场布局合理、院团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实现国有文艺院团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大幅提升,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国有文艺院团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
文 | 易鹰(省政协委员、长沙市文旅广电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