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陈洪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为助推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本职优化科研方向
担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以来,陈洪松既努力当好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又担当科研攻关的“主攻手”。
目前,陈洪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喀斯特关键带水文过程及其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喀斯特关键带土壤-养分多界面流失的水文驱动机制”的研究。作为第二完成人的科技成果“西南喀斯特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聚焦制约研究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陈洪松带领科研人员深入调研,初步确定了抢占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育领域科技制高点,保障亚热带区域农业生产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养分资源高效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等3个攻坚方向,提出了“氨基酸代谢与动物免疫细胞命运”等基础研究选题和“碧水长江科技创新工程”等重大任务建议。
针对亚热带区域3大类型区(喀斯特低山区、红壤丘陵区、洞庭湖平原区)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陈洪松组织论证将原有6个研究中心优化调整为4个。优化调整后,更注重农业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应用,促进“生态环境-作物-家畜”研究链条间的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所已争取中国科学院先导B项目和先导C课题各1项,并获批湖南省第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氨基酸代谢与仔猪免疫细胞命运的互作调控机制研究”、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洞庭湖总磷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024年,作为大会秘书长,陈洪松组织第四届亚热带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巴基斯坦等近30个国家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扩大了研究所的国际影响。
陈洪松在实验室工作。
发挥专长提升履职质效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陈洪松时刻不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参政议政。
围绕农业发展和长江大保护等课题,陈洪松组织专家或跟随调研组赴长沙、郴州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和民主监督;承担重点调研课题“从大食物观视角推进亚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并提交调研报告;以《聚焦“三农”,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作大会发言;参加政协云书院组织的“汇聚政协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读书活动……
陈洪松还先后赴株洲、郴州进行专题调研,围绕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等召开座谈会,就省市两级组织工作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听取意见建议。
2024年7月,陈洪松在省政协常委会会议上作《加强技术研发,促进芦苇产业重构发展》的发言,以此为题的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纳。
不仅如此,陈洪松结合自身所长,先后组织科技人员赴汝城县调研,评估前期农村养殖废水、生活污水治理的生态效应与可持续性,跟踪调研付水村、白泉村农村污水处理池和星村村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池运行效果,就厨余垃圾油污处理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