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中医药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近年来,湖南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各地积极探索“中医药+康养”“中医药+科技”“中医药+旅游”实现路径,打造文科旅医融合发展新品牌。
中医药特色工业旅游新探索
数字人全程接待、运用AI进行健康诊断、“指尖”体验中药材DIY……走进位于衡阳市雁峰区的古汉中药康养旅游基地,便可体验一场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科技融合的中医药探秘之旅。
该基地由启迪药业集团打造,以“两千年的传统秘方,两千年的养生之道”为主题,是集中医药文化科普研学、中医药智能制造观光、中医诊疗康养体验、中医药养生药膳为一体的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在园区内,有刻着八段锦的太极广场、散发着中药香味的中医药药膳体验馆,以及种满中药材的古汉百草园。
“目前,景区形成了‘古汉养生精IP+中华老字号传承+元宇宙科技沉浸式体验’的中医药特色工业旅游模式。其中,古汉百草园里种植了近百种中药和湖南本地药材,让游客们在游览中加深对中草药的认识。”启迪药业集团副总裁文戈介绍。
古汉中药康养旅游基地是湖南首家中医药特色工业旅游景区,也是全省唯一实现从中药材种苗培育、种植到中成药智能制造全过程的特色工业旅游项目。
“我们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旅、科旅、文旅‘三旅一体’,一产、二产、三产‘三产互联’,使厂区变景区、游客变顾客、产品变商品。”文戈表示,希望擦亮“产业研用游”中医药工业旅游名片,呈现中医药养心、养生、养神、养颜等“九养”康养体验,积极创新“中医药+康养文旅”新业态,打造中医药工业文化旅游新标杆。
古汉中药康养旅游基地是湖南推动“中医药+”探索的一个生动缩影。
多样康养模式带来新体验
近年来,康养旅游作为一种融合健康与休闲的产业新模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和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湖南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及省级示范体验基地。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养神、养肺、养胃、养元、养身、养心等6条线路,涉及全省14个市州53个县市区,串联68个中医药康养体验基地。这些精品线路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围绕旅游、康养两大主题,为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中医药健康体验。
与此同时,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也催生出“中医药+温泉”旅游康养模式、“中医药+养老”旅居康养模式、“中医药+田园”生态康养模式、“中医药+森林”自然康养模式、“中医药+小镇”休闲康养模式、“中医药+人文”文化康养模式等。
一批立足本地资源推出的中医药康养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焕发蓬勃生机。张家界万福温泉依托其丰富的温泉资源,打造了丁香池、百草池、灵芝池、葛根池及人参池等“五行”中医药养生泡池区,提供补心、清肺、养胃、温脾等全方位的中医药养生体验;郴州汝城温泉福泉汤谷则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温泉条件,结合当地中药资源,打造当归池、枸杞池等多个特色泡池,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温泉”养生模式;溆浦雪峰山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结合瑶医瑶药文化和森林资源,打造集高山避暑、药膳调理、田园休闲于一体的康养体验;怀化靖州以茯苓和黄精、天麻、玉竹等怀化道地药材、优质农产品为原料,着重推进“药膳康养+精品民宿”服务,成为旅游新亮点。
委员建言“中医药+”融合发展
聚焦“中医药+”融合发展,今年省两会上,劳嘉、肖深根、邓奕辉等省政协委员先后提交多份提案,建议加快打造“中医药+文旅”融合开放发展高地,促进“中医药+文旅”融合提质升级,将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我省既有医圣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史证,又有药王孙思邈‘龙山采药’的佳话、苏耽‘橘井泉香’的典故。”劳嘉认为,要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可对炎帝陵、马王堆、苏仙岭、药王庙等历史遗迹进行系统挖掘整理,加快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动漫、旅游餐饮等有效融合,提升中医药文化品牌。同时,依托湖南农业大省资源优势,推进中医药文旅项目与种植养殖基地、民俗风情融合,重点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公园和田园康养文旅综合体。
肖深根提出,要擦亮湖湘中医药特色文旅品牌,通过分类制订经典传统中医药文化文宣主题元素规范,编制近现代湖湘中医药重大传承创新成果文旅系列主题元素集,深度挖掘本土素材,形成特色文旅线路。同时,鼓励建立市场化运作的文旅文宣制作咨询平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动“中医药+文旅”融合提质升级,让湖湘中医药文化焕发新光彩。
“建设湖南省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擦亮炎帝神农故里、长沙仲景祠、马王堆医学发源地‘名片’,打造中医药文化地标,让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邓奕辉建议,要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中医药评价体系改革;打造和建设中医药文化研究智库,深化中医药政策基础研究,加强马王堆医学文化研究和湖湘中医药流派传承研究,提升中医药文化研究阐释能力。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蔡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