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走近名医 | 尤昭玲:融合创新  贯通中西
发布时间:2025-02-07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湘医湘湘当好-报纸栏花(1).jpg


清晨,诊室外,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不孕症患者排起了长队;诊室内,全国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尤昭玲有条不紊地开启一天的忙碌,和蔼地迎接每一位患者。


西医出身、“半路出家”自学中医,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已近50年,尤昭玲被患者称为“送子观音”。她曾担任四届省政协委员。如今,76岁的尤昭玲坚持每周定期出诊,她告诉政协融媒记者:“希望能以最少花费、最短时间帮助患者受孕。同时,通过不断自我修正理论与方法,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站在西医妇产科前沿阵地的中医妇科人。”


湖南政协新闻网

全国名中医尤昭玲。受访者供图


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


1976年,尤昭玲从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我被分到医院时处境有些尴尬,当时医院以中医为主,我一个西医医疗系毕业的显得格格不入。”尤昭玲坦言,曾经想过要离开,觉得不能在这里耗费自己。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尤昭玲被安排与老中医易绪奇一同整理院庆资料,易绪奇鼓励她“入乡随俗”——学习中医知识,立足中医治疗优势,发挥西医专业知识的长处,还特别推荐她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傅青主女科》《金匮要略》等。


“也许命运的安排就是缘分注定,我一边整理资料读中医经典,一边将书中的中医理念进行临床实践,慢慢地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尤昭玲开始深入自学中医知识,用4年的时间学完了所有中医学科的本科教材。


1980年,尤昭玲通过湖南中医学院的研究生考试,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郭振球,系统学习了中医的理、法、方、药,逐渐成为一名中医人才。


尤昭玲是最早一批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医生,“结合”二字在她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她看来,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中西综合,而是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全新治疗方法,是通过科学手段拓展中医望、闻、问、切,不是“1+1=2”的疗效,而是“1+1>2”的疗效、“1+1>2”的实现目标、“1+1<2”的医疗成本。


此时,中西医结合教育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在全国范围内中西医结合没有本科层次教学。199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这是全国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全国第一套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教材《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出版,尤昭玲担任《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主编。


从开始被人质疑“中西医结合中不中、西不西”,到后来好疗效带来好口碑,尤昭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身上“西医出身”的标签慢慢淡去,逐渐成长为一名中西医结合大家。


构建尤氏女科论治体系


“传承是创新之本,创新是传承之标。”在尤昭玲看来,中医理论是中华儿女不断在具体的医学实验中磨练和总结出来的一套科学方法。


从医近50载,尤昭玲累计接诊患者达五六十万人,自2010年至今,留存有档案记录的患者有30多万。尤昭玲与患者保持紧密联系,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随时指导患者监测排卵、把握时机,帮助患者受孕。


在几十万名患者中,尤昭玲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常德的军嫂。这位患者患有严重的卵巢早衰,各项检查都显示着怀孕无望。于是,尤昭玲运用自创的中医理念“冰山理论”指导帮助军嫂成功怀孕。


尤昭玲介绍:“在西医看来,卵巢早衰是不可逆转的,认为先天禀赋繁育之担当卵泡已经耗竭,便再也无法生育。我认为,沉眠于卵巢皮质内的卵泡仍处于休眠状态,犹如藏于冰山之下。可以用中医温燥之药引命门之火‘融冰’,再以‘后天之本’脾胃滋养,唤醒卵泡以承担繁育之担当。”


尤昭玲采用暖巢养泡配以宣散之法,唤醒藏在冰山下的始基卵泡,使其发育担当调经孕育职责。脾肾之暖养,对于冰山下的始基卵泡,取肾之火,融冰醒泡。补脾过程中,应益脾之精,养泡育泡;针对淤,应辅以宣散活血化瘀,改善卵巢血流,助巢养泡。


起初,“冰山理论”遭到西医的普遍质疑,但在尤昭玲成功治愈多例患者后,逐渐得到了西医的认可。


“冰山理论”是尤昭玲立足临床,创新性提出“中医生殖五论三法”的其中一论,这些理论构建出一套尤氏女科论治体系。其中,“五论”包括“冰山论”“时空论”“巢宫论”“卵膜论”“纳胎论”,高度融炼了生殖理念与临床诊疗思路;“三法”涵盖了辅助生殖技术中医调治的“三期三法”、尤氏“调膜十法”以及尤氏“调泡八法”,将“生殖五论”嵌入生殖疑难病证的具体治法,并根据疾病特色制定相应的具体治法。


尤昭玲表示,自己提出的中西医结合的“生殖五论”,既有中医生殖理论的影子,又有西医生殖理论的元素,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中医西医都听得懂的理论,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以正能量感染患者


在深耕临床治疗一线的同时,尤昭玲从未间断科学研究。她先后主持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发表近百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9项,著有《尤氏女科临证心悟》《尤昭玲妇科临证药对》《尤昭玲细说女人病》《妇科病特色方药》等中医专著。这是尤昭玲近50年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结晶,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妇科学,也提高了中医妇科在国际生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医如何融入试管婴儿技术?尤昭玲虽不操刀试管手术,却熟悉试管各环节。她结合中医优势,针对性展开治疗,比如提前介入调理,将中医融入试管的排卵、提升卵泡质量、怀孕保胎等全流程,逐步“排雷”,助力实现试管各阶段的目标。对此,尤昭玲率先提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医调治”的理念与完整方案。


在诊法上,尤昭玲独创“妇人双手脉诊法”“五部望诊相参诊法”,以手、目之触,细察妇人病之寒热表里虚实,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崇尚“异因同症”“异病同疗”,采用中医药、食疗、针灸等特色疗法,精准干预和治疗生殖疾病,提高妇女生育力。


“给病人看病,自身要有强大的‘内根’,即强大的正能量。在摸脉或跟病人交流时,要让自身的正能量磁场使医患同频。”尤昭玲介绍,她通过双手脉诊法,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正能量。


“医德为先、医术为本、病人至上;立足临床、严谨求精、传承创新。”这是尤昭玲给弟子的师训,她说,传承不是禁锢守旧,而是秉粹精华,创新不是离经叛道,而是与时俱进。


湖南山水纵横,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本地病症种类繁多且情况复杂,正是这种复杂性造就了湖南在中医领域的丰富临床经验。尤昭玲认为,作为中医大省,湖南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要加大力度保护道地药材,稳固中医发展的根基;强化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兼优的中医人才,为湖南中医事业的传承创新筑牢根基;重视扶持本土中药企业,加大中医药品研发投入力度,力求突破当前湖湘中医发展面临的瓶颈。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