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五矿集团与丰田中国等企业在湖南湘江新区成立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将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领域,打造一条从废旧电池回收到梯次利用、检测分选、再生利用的全产业链。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使用,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湖南有越来越多企业投资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产业,推动技术创新,相关产业有望迎来新蓝海。
退役电池回收利用价值高
当前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蓄电池,寿命有限,一般为8年左右。行业预测,2025年后全国年均退役电池量将超50万吨,动力蓄电池退役高峰临近。
湖南是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销售大省,2024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95万辆,居全国第五。
动力蓄电池中包含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退役后仍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回收利用潜力巨大。但回收处理不当,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文件,对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省政协委员、郴州市稀贵金属产业协会会长邓建军介绍,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途径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梯次利用是指将退役后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实现余能最大化利用。对于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则进行再生利用,以提炼金属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处理。
邓建军说,退役不等于报废,废旧动力蓄电池一般还有一定的电池容量,经过检测、维护、重组等环节,就能重新运用到储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家庭用电、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2018年,湖南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列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地区。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等国家级及省级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下,湖南有邦普循环科技、金源新材、金凯循环等新能源汽车退役报废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累计有10家梯次应用、8家再生利用企业入选《规范条件》企业名单。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宁乡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基地、怀化高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被列为湖南布局的13个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重点基地,全面推进废旧电池、报废机动车等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
记者从长沙矿冶研究院了解到,该院牵头建立了“湖南省退役电池梯次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车时代、铁塔能源湖南省分公司等11家单位参与,重点探索电池回收网络体系共享、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等商业模式创新。
其中,长沙矿冶研究院与长沙交通投资集团合作建设的梯次光储充一体化商业项目,把退役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模组进行技术再加工,让旧电池重新上岗,白天利用光伏给公交车充电,晚上吸收低价“谷电”储存电量。该项目在长沙多个公交车首发站点得到广泛应用,一个项目一天可为10台电动公交车充电。
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邓建军在调研中发现,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市场混乱,一些小企业、小作坊非专业的回收加工,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更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为此,他提交了《关于用数字化规范我省废铅蓄电池回收行业的提案》,呼吁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杜绝废旧电池回收行业发展乱象。
提案得到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部门积极采纳相关建议,推动完善废旧动力蓄电池收集处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监管水平,确保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近年来,湖南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回收”模式的“锂汇通”第三方回收平台功能,建立并注册回收服务网点近600个,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共建共享的回收网络体系。省生态环境厅在湖南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增设了废铅酸蓄电池子系统,建立废铅酸蓄电池经营信息录入制度,强制要求企业在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运输、贮存、利用等环节建立信息台账,确保有迹可循,实现每一块废旧动力蓄电池从产生、回收、利用的全过程信息化监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监管,对已列入《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要求名单企业依规上传年度报告,并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
合力攻克关键技术
长沙市政协委员、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贾传坤认为,废旧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仍需新突破。
贾传坤举例说,在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动力电池生产和使用过程信息共享、退役判定标准及检测、电池包自动化拆解和材料分选等技术仍存在短板;在回收利用技术方面,一些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采取手工拆解和传统回收工艺,环保、安全问题隐患依然存在。
为此贾传坤提交《关于发展锂电池绿色回收技术完善长沙锂电产业链条的提案》,建议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集中攻关。
提案建议得到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积极采纳。目前,长沙市建立了电化学储能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先进锂电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开展相关科技研发。支持长远锂科、中锂新材料、中伟新能源等企业联合中南大学、省冶金材料研究院等高校院所成立先进电池材料及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杨锋、吴志雄、陈燕东等省政协委员,先后围绕加强动力电池绿色回收体系建设、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优化技术指标体系等方面建言献策,助推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实施一批省级重点项目,集聚全省优势科研资源开展“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应用”等科技研发,促进电池高效再生利用;引导高校院所、企业等积极融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布局,积极向上争取“退役锂电池整体热解装备与深度提锂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湖南落地。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许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