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玉色斑斓”下的人生百态
发布时间:2025-06-2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苏迅的中短篇小说集《高手》以玉石古玩收藏行业为切口,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交织成一幅“古玩世俗生态图”。这部小说集采用巴尔扎克式的互文,由12个独立成章却又意蕴相连的故事构成。


“见证了整个玉器市场的勃然兴起,也经历了它的骤然回调。在大起大落之中,个人的命运也受到整个时代挤压。”小说集既是作家20年深耕古玩市场的经验沉淀,也是其对人性、时代与文化的深度思考,挖掘了时光深处的文化乡愁与幽微人性,展现了“玉色斑斓”下的人生百态。


最初接触到苏迅的作品是《湘江文艺》刊发的两篇小说,一篇是短篇小说《陈先生的隐痛》,另一篇是中篇小说《寂灭》。按图索骥,我找到他的长篇小说《凡尘磨镜录》和中短篇小说集《高手》。苏迅的小说辩识度是极高的,以玉石古玩为元素,已基本形成了他独有的文化叙事体系。为此,文化与古玩圈子都称之为苏子,其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高手》中囊括的12篇小说,内容涉猎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古玩等领域。这些作品,一方面沉浸于浓厚的文学艺术之中,另一方面又饱含古玩收藏的文化底蕴,既能满足读者对文学美感的孜孜追求,带来绝佳的阅读享受,又是鉴赏和收藏古玩的葵花宝典。


原来,苏迅不但是活跃在文艺界的文化大家,更是隐身古玩江湖里的顶级高手,他的每一部小说里都隐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敬畏和折服。我想,如果没有对玉石古玩深切领悟洞若观火的深厚功底,是难以探囊取物,写出如此活灵活现直通文脉直击灵魂的文字的。


如果说,在古玩写作和江南叙事中,《凡尘磨镜录》是一座高峰,那么《高手》便是另一座高峰。在当代文学史上,苏迅的古玩书写应是一座绕不过去的大山。


在苏迅小说中,商业博奕与文化冲突贯穿始终。商业是古玩行业的基本属性,商家因为逐利无孔不入,处处挑战古玩人的文化情怀和道德底线,文化传承常常扛不住商业冲击而丢盔弃甲。《高手》中老郑与老皮匠等多位高手斗智斗勇以及多位角色为利益反目;《乐斋记事》中郑月、朱老板和仇爷的深度合作与利益纠葛;《陈先生的隐痛》中的台商陈先生的文化坚守与孤独无奈等,无不凸现商业背景下的文化冲突。


网络时代的介入,玉石古玩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先生的隐痛》真实呈现了古玩行业的复杂生态和文化传承的艰难,充分展现了行业的现实困境。陈先生的“隐痛”,既是传统文人在商业浪潮困境下文化坚守的个体写照,更是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无奈与挣扎。然而,陈先生却依然决然逆流而上,努力坚守文化阵地。陈先生的坚持,则是文化对商业侵蚀的顽强抗争。


仇爷是苏迅成功塑造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古玩人物之一,他将一个深藏不露、涉世幽深的江湖人物抽丝剥茧,揭露无遗。这样的人物形象有其特定的文学意义,填补了小说创作中关于古玩书写的空白,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人物群像里应该是有一席之地的。


凡此种种,这12篇中短篇小说看似独立,却通过相王弄、乐斋等地理坐标和仇爷等人物,在不同故事中反复出现形成互文,使小说集具有长篇小说的时空纵深感和文化厚重感。


古玩市场在苏迅笔下并非单纯的器物交易场所,而是一个充满隐喻的江湖。这里既有玉雕匠人对初心的坚守,也有淘金者被欲望吞噬的挣扎;既有收藏专家对文化的痴迷,也有市井小民为生计的算计。正如作者所言,这个江湖“表面风平浪静,底下暗潮涌动”,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在《能工刘双清》中,通过制玉能手刘双清与徒弟小伍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传统技艺传承中的种种问题,以及人物的挣扎与成长;《老怪的爱情》通过老怪的爱情故事,反映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人性的多面性;在《乐斋记事》中,仇爷、朱老板与郑月围绕印章的纠葛,映射出市场经济冲击下伦理道德的崩塌。


小说集《高手》以古玩江湖为背景,冷静审视阴暗人性,如炬照见世道人心的幽微与时代肌理的斑驳,通过这些活跃在古玩江湖里的小人物的日常众生相,讲述他们的挣扎与坚守、迷失与觉醒,并以此作为切入历史的窗口,以“玉”为棱镜,以“石”为烙印,折射出古玩人的幽微人生。


文 | 袁硕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