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一个人们不愿意接受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许多患者以为肿瘤必须完全清除才能生存,但我更多主张带瘤生存。”在位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全国名老中医董克礼传承工作室,76岁的湖南省名中医、湘雅三医院中医科原主任董克礼告诉记者。
16岁就跟着父亲走上中医之路的董克礼,在60年的行医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法。“不必谈癌色变,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和肿瘤实现长期共存。”董克礼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从治愈转向控制,让患者活得更长、更好。”
湖南省名中医董克礼。
“中医应纳入肿瘤整体治疗”
“学中医必须有治病救人的坚定信仰,你的快乐就是看到病人康复。”跟父亲学医的第一天,年少的董克礼就记住了这句话。
董克礼的父亲董志超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医科的创始人之一,除了每天门诊以外,他回到家还要接待络绎不绝上门求医的病人。“不管什么人,他都热情耐心地接待,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病人的痛苦和父亲的医德,在年幼的董克礼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文革”结束后,董克礼就读于湖南中医学院。他将父亲传授的经验、学校掌握的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整合升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诊疗思路,尤其在肿瘤治疗上独具特色。
“肿瘤虽然表现在局部,但它实际上是全身性疾病。”董克礼告诉记者,中医治疗肿瘤的思路是“扶正+驱邪”,中医讲究人的整体性,当身体的正气(免疫力、内环境、自身气血)与邪气(致瘤因素)都处于平衡状态时,肿瘤才会慢慢得以控制。
“《黄帝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我们常说的免疫力。”董克礼解释,“扶正”就是调整免疫力和气血,只有内环境调整好了以后,肿瘤才能够得到控制,这是治病治本的方法。
“肿瘤病人早期能手术的,尽量进行手术;如果病人不愿意手术,则可采取中药为主,或中药结合免疫疗法、中药结合靶向药治疗。”在董克礼看来,对于局部治疗,西医确实有效果,通过放化疗使肿瘤细胞缩小,再用中医的方法调理治疗,使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内环境得到改善,才能使肿瘤细胞没有转移和复发的空间。
“中医能跟西医配合,起到增效排毒的效果。”董克礼介绍,病人放化疗后出现的食欲不振、掉头发、白细胞明显降低、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都可以通过中医调理得到改善,“我始终认为,中医治疗应该纳入肿瘤整体治疗中,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与肿瘤共存,活出质量”
“第一次来看病的患者,绝大部分都很紧张。”董克礼告诉病人,要把肿瘤看成是一种慢性病,就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一样,长期吃药就能够控制好,这样往往能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
从湘雅三医院退休后,董克礼的门诊时间减少了,很多病人找到他家里求医。“现在的观念和我父亲那时候不一样了,家人希望工作和生活还是分开一点。”为了看病方便,董克礼十几年前创办了国董堂,前10年一直免收门诊费。渐渐地,除了他以外,国董堂还邀请了一批专家前来坐诊,受到很多病人的信赖。
在“董克礼教授”视频号上,多位病人讲述了和他的医患故事。“这些故事,就是告诉病友们要摆正心态,肿瘤并不可怕,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是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在董克礼看来,病人有坚定的信心,在肿瘤治疗当中至关重要,有信心才能按时服药、定期检查、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适当锻炼,“我们主张肿瘤病人融入社交圈,亲友多给他们鼓励”。
“肿瘤发生的广泛化、年轻化趋势,是客观存在的。”董克礼坦言,产生肿瘤的因素很复杂,各种内分泌疾病、炎症,还有生活不规律,都会增加肿瘤的发病几率,除了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不能用药物控制以外,其他的内分泌、炎性、免疫等因素,在一个处方里面都可以进行调整。
“我的很多病人,现在都是活蹦乱跳的,能吃能睡能玩,但他们身上还是带着肿瘤,这就是我们主张的带瘤生存。”董克礼告诉记者,治疗肿瘤不是要消灭肿瘤细胞,而是控制其发展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好心态,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生活依然美好。”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图 | 政协融媒记者 付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