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要闻
宁乡一企业实现秸秆新利用:废弃稻草变身育秧“金片
发布时间:2025-07-12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将秸秆“吃干榨净”变身为秸秆基质育秧片,不仅破解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难题,还掀起了一场水稻育秧的降本增效与生态革命。


日前,省政协调研组在宁乡市金洲镇的湖南峻农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走访调研时,了解到废弃秸秆已实现了新的综合利用。


图片

湖南峻农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海波向记者展示秸秆育秧基质片。


从田间废料到创新利用


分散、量大、季节性强,是秸秆回收的天然壁垒。为提高农民回收秸秆的积极性,湖南峻农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秸秆回收机制,由小型运输队将专业打捆机直接开到田边地头,从农户手中收购稻草。


图片

摆放在峻农公司收储点的秸秆。


走进峻农公司的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木气息。在收储点,工人们会对秸秆进行初步分类整理,为后续的高值化利用打下基础——80%的优质秸秆用于动物饲料,其余的经过处理工艺加工成秸秆基质育秧片。


何为秸秆基质育秧片?该公司负责人潘海波介绍,过去农民常用的育秧方法,秧苗生长难以精准控制;基质片育秧就像池塘网箱养鱼,秧盘孔位精准,基质透气无菌不积水,秧苗根白苗壮病害少。


“我们先会把秸秆干燥、粉碎、除尘,再进行高温蒸煮工序。” 该公司车间负责人廖浩向政协融媒记者介绍,经过两至三小时的蒸煮水解发酵后,潜藏在秸秆中的病原菌、虫卵、草籽被杀灭,随后得到初步降解的秸秆原浆,再经打浆后形成半成品。这些半成品进入基质片成品机经过膨化、吸塑成型后,就可得到一体化成型的育秧基质片,“就像制作饼干一样,进去的是软化的原料,出来的是硬质压缩的基质片。”


图片

经过制浆、成型加工、烘干等工序,育秧基质片制作完成。


潘海波介绍,该技术是由公司与湖南农大合作研发,目前该公司生产线每小时可产育秧基质片2000片,年产量可达2400万片。秸秆基质育秧片科学搭配配置营养盖土,满足水稻育秧阶段所需养份,具有保水抗寒、抗病防虫、高效节本的特点,适宜大棚、旱地及水田育秧。


图片

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之道

图片


走进峻农公司的温室育秧大棚,几百个育秧盘在这个棚内整齐排列。


潘海波向记者介绍,自走式播种机会匀速作业播种至摆放整齐的基质育秧片,覆盖无纺布后均匀喷洒湿水即可,相较传统方式不再需要塑料秧盘,降塑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缓解农田“白色污染”。同时,由于育秧基质片适应旱地育秧,不再额外需要秧田,有利于提高耕地利用率。


图片

峻农公司的温室育秧大棚里,秧苗正茁壮生长。


“我们推行的无盘育秧新技术,适应于任何育秧场地。经测算,每片基质片可节约育秧成本0.65元,单季亩均节约22元左右,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彻底告别了田间摆盘和传统流水线育秧的繁琐工序,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潘海波说。


“以前收完稻子,秸秆处理是老大难。现在峻农公司来收,还能换点钱。他们做的这个‘草片子’育秧更省事,确实划算,秧苗长得也不错!”一位合作农户说。


如今,峻农公司通过秸秆高值化利用可实现增收450万元,并提供稳定就业岗位20个,带动农民增收80余万元,真正让田间“废料”成为富民资源。潘海波说,未来3年,峻农将在全省推广这项技术,扩大至10个生产点,“争取让更多的废弃秸秆从‘生态包袱’变成‘育秧金片’,努力为湖南的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可靠方案”。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邹嘉昊

图 | 政协融媒记者 王宇轩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