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政协
为美丽临湘建设聚心聚力聚势,临湘市政协以“1453”履职实践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8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900×640.jpg


近年来,临湘市政协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助推临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找准履职重点,与党委政府同题共答、同向共进,为推进美丽临湘建设聚心、聚力、聚势,用心用情书写履职新答卷。


湖南政协新闻网


合力攻坚 守护生态


临湘市政协把助推生态建设、助力绿色发展作为履职重点,持续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通过打好履职“组合拳”,为天蓝、水清、地净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发挥积极作用。


临湘拥有38.5公里长江岸线。过去,22家化工企业密布江边,形成长达2公里的化工产业带。为破解“化工围江”困局,市政协主席彭海云主动担任市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带领市政协机关干部和部分政协委员,协同相关部门单位多次下沉企业,开展专项视察、座谈交流,形成了《临湘市政协建言长江经济带开发》《保护长江岸线刻不容缓》等8件提案,相关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积极采纳,被写进《临湘市沿江化工企业退出搬迁改造整体方案》《临湘市长江岸线复绿实施方案》。


在多方努力下,原有的22家沿江化工企业,12家企业就地关停,10家企业迁至新址。经过环境整治、岸线复绿,以临湘塔生态文化园为代表的滨江绿色生态长廊,走进人们的视野。


临湘市原桃林铅锌矿因资源枯竭关闭,多年开采产生的环境问题,使得周边村(社区)耕地出现抛荒现象。


“矿区耕地能不能种植?”“适合种什么作物?”“能否安全食用并产生经济收益?”为此,临湘市政协委员多次深入周边村组召开协商会,了解群众心声,厘清问题症结,还请来农业专家释疑解惑,打消村民顾虑,引导农户调整种植作物类型。如今,当地耕地利用率达90.9%,原本抛荒的耕地上种出了湘莲、油茶、棉花、蔬菜,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生态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委员们的高质量履职。为提升委员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临湘市政协专门举办业务培训班,列出易发多发生态问题清单和“操作图”“时间表”,为委员们有效履职送上“金钥匙”。


湖南政协新闻网

临湘市政协在聂市镇开展巡田巡林工作。   临湘市政协供图


深挖“凉资源” 激活“热经济”


盛夏之际,临湘市大石坳仙境景区经过全面升级改造后正式开园,周边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在丹霞山水间消暑寻趣。


大石坳仙境景区位于忠防镇响山村境内,以奇峰怪石、溪涧纵横的丹霞地貌闻名,是原生态户外溯溪玩水、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这份“凉资源”的“热转化”,始于临湘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


“政协委员既是监督员,更是参与者。景区的巨变,展现了政协履职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忠防镇党委副书记沈佳琦说。


今年以来,忠防镇以“水上丹霞,清凉仙境”为定位,开发五彩浅滩、花仙谷、龙鳞响泉等景区,打造集生态观光、亲水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忠防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组成“文旅智囊团”,积极参与筹备工作并建言献策。


面对群众资源无法变资金的困境,忠防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组织相关人员,通过走访调研、谈心谈话、外出学习参观等方式,积极找寻破解之策。如今,村民们跟着景区一同发展,办特色民宿和餐饮,在景区上班,摆摊卖戏水玩具、冰水饮料、泳衣泳圈、土特产……景区内外,20多个铺面形成了热闹的街市。


为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忠防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建议下,通过举办首届“富安杯”摄影大赛、龙潭湖诗词大赛、老年书画大赛等活动,多角度展现忠防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并积极向外界广泛宣传推介。


大石坳仙境景区是临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更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随着避暑旅游持续升温,临湘继续深挖“凉资源”,激活“热经济”:龙窖山景区以老龙潭瀑布为核心,山泉戏水、探幽溯溪、竹林穿越等旅游项目深受游客青睐;詹桥镇长浩村依托团湾水库形成近千平方米的露天游泳池,戏水、竹筏等亲水项目吸引游客前来纳凉避暑;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里,茂密的原始森林形成天然氧吧;坦渡镇万峰村依托天井山自然风光,打造集山地登高、特色休闲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石壁山庄,丰富了避暑度假旅游业态……


“我们将深度挖掘资源禀赋,不断放大‘全景临湘、全域旅游’特色优势,把本地独特的文化充分挖掘出来、有效运用起来、广泛传播出去。”临湘市政协主席彭海云说。


补齐短板 护航民企


“感谢政协的帮助,厂房周边拆迁困难都已克服,二期工程已于4月底顺利开工。”日前,在临湘高新区,福尔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临湘市政协调研组介绍情况并表达谢意。


近年来,临湘市政协紧盯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连续3年开展“联产助企”主题委员履职活动。今年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为企业发展汇智聚力。


自主题履职活动开展以来,由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将200多位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按行业分为化工、钓具、竹木加工、文旅服务等7个组,先后走访77家委员企业、89个村(社区)、23个委员工作室,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未来规划,倾听经营主体面临的困难,收集整理企业意见诉求65条。通过分类梳理、研判会商,列出4个重点议题、22个子课题,将任务分解到界别和各专委会,对口延伸服务,做好“后半篇文章”。


市政协浮标行业委员工作室组织技术创新攻关,筹资2000万元帮助池海钓具研发浮标、子线双沟生产自动化装置,生产效能同比提升6倍,成功通过省级科技创新项目验收;市政协委员、广东临湘商会会长陈金秋把深圳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充分利用“港洽周”活动,推介临湘招商引资惠企亲商政策,深入开展“以商招商”活动,仅用15天时间成功签约乡友投资的广州华狮纳米新材料项目……


为进一步补齐短板,市政协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畅优环境攻难关,实行优化营商环境提案、微建议办理直通车等制度,做到实事快办、难事合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助力政法部门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联动市纪委监委出台“清除中梗阻,营造好环境”10条硬措施,助推“放管服”改革,将128项市本级投资许可审批权下放园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切实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通讯员 郑彩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