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工作明确了任务和要求。

2020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期间,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江西省政协主席姚增科、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湖北省政协主席徐立全、贵州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四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等6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重要提案——《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建议》。
此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一份综合性、系统性的文件,聚焦解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遵循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各扬所长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完善了新发展阶段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
《意见》对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城市协调发展、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弘扬传承红色文化、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强化组织实施等1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其中,根据《意见》,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经济区、城市群、都市圈相关规划并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革命老区与中心城市、城市群合作,共同探索生态、交通、产业、园区等多领域合作机制。
《意见》明确提到,鼓励大别山、川陕、湘鄂渝黔等革命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鼓励左右江革命老区开展全方位开放合作,引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支持革命老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开放合作增强振兴发展活力。

2020年6月30日,停运5年的醴茶铁路恢复客运运营,“红色列车”再次重现湘东大地
《意见》还明确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方面,支持将革命老区公路、铁路、机场和能源、水利、应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方面,支持革命老区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精品线路。
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支持革命老区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口支援革命老区重点高校工作力度,鼓励“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与革命老区开展合作共建。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在安排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时,对革命老区所在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根据《意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高,红色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2035年,革命老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形成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新局面。
相关内容多看点
三级委员推动湘东18县市区比照相关政策
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了《赣粤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湖南18个县市区(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安仁、永兴、资兴、桂东、汝城、北湖、苏仙、宜章、桂阳、嘉禾、耒阳、临武)将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联动发展。规划还包括了加快跨省市铁路和高速公路、省际连接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揽子惠及民生的重大战略政策。
这一含金量很高的政策背后,凝结着湖南三级政协委员多年的努力。
湖南各原苏区县交通不便、教育落后、生活贫困,且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环境约束加剧。这引起了政协人的高度重视。
郴州市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积极争取将郴州市相关县市区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规划范围的建议。2013年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在郴州的省政协委员集体提交提案,呼吁关注原苏区县的发展难题。
株洲市政协则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建议,根据炎陵、茶陵等县相应的历史地位,积极向上级争取享受“原中央苏区”同等政策待遇。
在郴州、株洲两市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央相关部委汇报争取的同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14位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关于湖南部分老苏区县同等享受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有关优惠政策》提案,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
通过多方联动、共同努力,国家发改委最终同意将湖南18县市区作为联动区,写入了赣南苏区振兴规划,并在提案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研究落实支持湖南原苏区发展的有关政策。
END
文丨湘声报记者 程琴怡
责编|陈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