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奔向幸福的赶考 善治暮云之路
发布时间:2020-01-14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2019梦想起航海报设计_看图王.jpg

  图片由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提供(张瑞芸/摄)


□湘声报记者文明 通讯员黄颖


  暮云,正在做一道超级大课题。


  2015年1月,暮云镇从长沙县划入天心区,成为城区街道,农民洗脚上岸进了城。


  “洗脚”进城容易,“洗脑”融城才是关键,出路何在?


  面对这样一道时代之问,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前沿阵地、桥头堡的暮云如何“赶考”,不仅与当地群众密切相关,而且引起了天心区、长沙市乃至全省上下的关注。


  2018年3月,长沙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南部片区建设。天心区提出了按照中心城区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暮云片区,将其打造成长株潭城市群融城发展创新示范区的构想。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暮云任重道远。天心区委书记朱东铁将2019年第一站调研放在这里,他指出,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以更高水准提升城乡品质,以更强担当改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努力打造和谐、幸福、美丽“新暮云”。


  4年来,抢抓湖南长株潭一体化、天心区“南城崛起”的重大机遇,暮云街道以打造“新南城、新暮云”为己任,坚持“融城发展为灵魂、新时代文明实践贯穿始终”,创新治理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城市品质、美丽乡村、和谐生活“同频共振”,用一个个人的蜕变牵动了一座城的发展。


  颜值和气质不断提升的暮云,吸引了各界的目光。省民政厅前来调研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的经验,媒体纷纷报道暮云蝶变,省内外兄弟单位相继前来学习取经;暮云街道获评2019年长沙市农村人居环境“四星级”街道;辖区内的云塘社区《居民公约》获评省级优秀“村(居)规民约”,天心区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二等奖;许兴村成功创建长沙市美丽乡村示范村、获评2019年天心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美村”;华月湖社区、莲华村获评“市级文明社区”“市级文明村”;2019年年末,喜讯再度传来,经过激烈的角逐,暮云街道“暮云之声”新时代微广播项目、云塘社区“梦想五堂”脱颖而出,获评天心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风尚引领”最佳微项目……一项项荣誉,标志着暮云之治写下了崭新篇章,彰显了暮云善治的质与效,折射了万千暮云居民的幸福生活。


  暮云,是城市化进程的缩影,同时也树立了一个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典型。专家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后,帮助他们提升文明素质,通过自我教育和实践,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暮云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党建引领

    从生活共同体向价值共同体转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不稳定,街道就不和谐。


  暮云街道目前辖9个社区,3个行政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暮云和许多地方一样,面临着利益诉求多样、矛盾纠纷多发、基础配套滞后等难题,由此带来了社会治理任务的艰难繁重。


  一个区域富不富,重点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暮云街道工委书记蔡逸带着大家学习,形成共识: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种种问题,是党的领导不够全面、不够充分造成的。要治理好社区,必须夯实基层党建工作。


  强班子,有人管事是关键。


  2016年7月1日,暮云街道千人党员大会现场,与会者直面一部《问症暮云》“纪录片”。视频中记录了非法阻工、恶意讨薪、扯白横幅、堵门堵路的真实画面,甚至在阻工闹事的队伍中还有党员。


  会议现场发出了“三问”: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党员在哪里?村社区干部在哪里?党组织在哪里?


  全场安静、严肃、震撼。这次视频“问症”在暮云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整治。暮云街道各级党组织从自己“开刀”,给自己立规矩,先后制定了星级党员户、党小组巡回夜校、党员分类管理等等制度,党建工作由此迈上了快车道。


  全覆盖,支部建在网格中。


  暮云街道构建了“街道工委—社区(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党组织体系,成立了14个一级网格、49个二级网格、50个三级网格,密织党的组织网络,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群众需求是什么?“到街巷里走一走,到村民家里坐一坐,等于开10个会”,抱着这样的观念,暮云街道班子和网格员们形成了一个“传统”:少开会议多进村,哪里最乱去哪里。


  矛盾纠纷怎么解?网格员中的党员以身作则,带头化解。片区建设工程较多,曾发生过为了个人利益到村委会强要工程的事例,“不给我搞,就别想开工。”许兴村村支书何兴建站了出来,带头公开承诺,“从我做起,都不搞!”此后,所有工程由街道统一招标,一个标尺量到底。


  三级网格的建立,让街头巷尾、田间村头处处可见党员干部的身影,不仅找得到、叫得应,而且帮得忙、解得急。统计表明,截至2019年11月8日,网格员上报并处理案卷共1919条,处理12345工单1207条,居民满意率达97%。


  搭平台,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暮云街道着力孵化发展社会组织,不断壮大党建“朋友圈”,形成服务群众的多方合力,以“互联互动”促进“整合融合”。


  云塘社区“八大员志愿者协会”“十管家志愿者协会”调解小区内大大小小各类矛盾90多起,物业费收缴率低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丽发社区“小丽工作室”“巧手主妇帮”“时间银行”等项目化运作,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增进居民友好往来。


  怡海社区号召辖区内居民“众筹”组建“共享图书馆”。社区“有事好商量”和村级“红白理事会”积极调解邻里纠纷,指导移风易俗。


  “人融进城里,心也融进来了”“心融则力聚,力聚则业兴”“小区里的‘意见王’变成了志愿者,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说起这些,社区主任们心里乐开了花,在他们看来,通过党建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激活社区服务效力、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展现家园宜居魅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力度不断提升,推动了暮云从生活共同体向价值共同体转变。


  文明实践

    从补“短板”到打造“金名片”


  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2019年暮云街道的重头戏。


  “学习思想,诵读经典,各位居民朋友们早上好……在这个晴好的早晨,您即将收听到的是《学习进行时》栏目……”早上8点,伴随着“暮云之声”新时代微广播的准时播报,街道的居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生活。


  2019年2月,“暮云之声”微广播正式开播,很快受到大家的热捧。


  “有时手里头的事情忙不完,耳朵却能准确接收广播声音,在不知不觉中,原本不文明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这微广播的人气高得很哩!”说到“微广播”的好处,“暮云之声”的忠实听众、许兴村的钟琼华如数家珍。


  钟琼华相貌朴实,乍一看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妇。“暮云之声”开通后,邀请心灵手巧、人送外号“生活小能手”的钟琼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快乐主妇帮》栏目录制,从此,钟琼华出了名,而且拥有了一批“铁杆粉丝”。


  微广播具有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等特点,暮云街道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将其建设成为宣讲政策、服务群众、开阔视野的“小灵通”,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


  事实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并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新事物,岂止“暮云之声”微广播。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基层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9年1月12日,暮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式授牌成立。作为天心区唯一一个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单位,暮云街道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从思想破冰,到行动破冰,带动基层治理实现了从追兵到标兵、从补“短板”到打造“金名片”的转变。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是暮云社会治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正推动基层工作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同时也成为暮云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创新实践。”暮云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哲介绍说。


  暮云街道精心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占地172平方米。按照天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统一部署,实践所是集宣讲教育、培训指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于一体,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主要阵地和重要窗口。


  借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建设,一场“飓风行动”在暮云上下风起云涌:


  主体力量“活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在实践所建设中,暮云街道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架构体系,囊括医疗卫生、法律普及、邻里和谐、绿色环保各方面。


  “自选动作”很精彩。在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的基础上,实践所还着力打造了“春天里的文明话——传思想、践文明”“夏天里的文明风——兴文化、强自信”“秋天里的文明事——展形象、聚民心”“冬天里的文明人——举旗帜、育新人”四大板块内容,聚焦群众需求,精心组织策划每场活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上下联动“一盘棋”。实践所下设云塘社区、丽发社区、怡海社区、许兴村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采用宣、评、助、乐、兴五种表现形式,激活文明实践‘一盘棋’。同时,4个实践站各展才智,争先创优,打造了诸多服务居民的品牌,各种资源在融合中同向发力,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文明新风吹拂着暮云大地。


  “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是要打通文明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城融人融!”天心区委书记朱东铁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居民自治

    “生人社区”转变为“幸福一家人”的新家园


  “云塘是个大家庭,龙格橘金是一家,爱党爱国爱家人……”这是暮云街道云塘社区党员群众集思广益打造的《居民公约》。


  “讲卫生、垃圾不落地;讲秩序、出行守规章;讲节俭、办酒不铺张;讲和睦、邻里关系好……”云塘社区居民王海秦说,这些变化要归功于“新市民公约”。


  “云塘社区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社区,也曾遇到过五花八门的问题。”社区干部对此直言不讳,在进城融城过程中,小区环境乱象横生,楼顶违章搭建、破坏绿化种植蔬菜、宠物随意放养等问题层出不穷。物业管理无序,人居环境较差,居民投诉不断……


  从社区管理来说,原有的乡规民约与社区市民公约都不完全适应这些进城的“新市民”。


  面对进城带来的挑战,云塘社区积极创新,广泛动员和引导居民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社会治理,通过逐栋逐户走访了解,组织居民集体商讨,集合共同智慧,最终制定了308个字的《居民公约》。


  为增强公约发布的仪式感,让公约真正成为居民的行为遵循,社区组织居民代表大会,让大家签字,并作出承诺。同时对模范遵守公约的居民进行表扬。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市民公约”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其中一个显著变化是:原来云塘社区5个小区物业费平均收缴率不足50%,公约颁布后一跃达到85%,物业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居民满意率大幅提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暮云街道工委书记蔡逸表示,实现“三治”,意味着基层治理要坚持群众主体地位,让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而达到自我提高和基层善治。


  大事小事让群众来谈、群众来议,一个典型案例是“八大员志愿者协会”。


  2017年9月,由于部分小区居民要求成立业委会,但又不具备必要条件,暮云街道创造性提出了成立“天心区八大员志愿者协会”的倡议,由小区志愿者牵头,组织凝聚一批热爱社区事务、热心邻里调和的居民,担任服务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文化体育组织员等“八大员”,参与到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的工作中。


  “八大员志愿者”在邻里间倡导“互敲一扇门、互聊一会天、互解一份忧”的文明共处模式,推动“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并促成小区内犬吠扰民、遛狗不栓绳等突出问题的解决。


  这样和睦的景象,在暮云街道俯拾皆是。


  “以前家家户户焚烧,房前屋后鸡飞狗跳。”许兴村村民唐冬明说,“现在卫生不知好了多少倍,连烟头都不好意思随便丢了。”


  每个月,暮云街道都要对5个涉农的村、集资办搞人居环境评比,暮云新村曾连续3个月排名第一。问起“秘诀”,村民汤建文说:“首先我们自己先评,搞得好的发小奖品,搞得不好的,我们组织党员上门帮他搞卫生,连续上门2次,他自己都会不好意思了。”


  与村貌一同变化的还有乡风。“削减办酒席2000余桌,节省资金200多万元……”暮云街道文明办工作人员吴笛高兴地清点着一组数字,这是近一年暮云移风易俗,居民红白喜事上“省”下来的。


  “楼栋还是这些楼栋,邻里还是这群邻里,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下,暮云变成了暖人心扉、新风浸润的新家园。”如今的暮云人,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说,这就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


花海.jpg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