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写在《最后一球》上映之际
发布时间:2018-06-30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湘声报
分享

□ 王小叶儿



2018-6-30-8版3.jpg当落魄球星遇上菜鸟球队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俄罗斯先后大胜沙特、打败埃及,备受瞩目,而此时一部热血澎湃的俄罗斯足球电影《最后一球》的上映可谓十分应景。电影讲述俄罗斯国家队队长尤里因射失点球导致球队惨败,不仅球迷愤怒,尤里也因为无法控制情绪与裁判发生冲突,遭到残酷禁赛,跌入人生低谷,就在他被所有人遗忘的时候,一个十八线的地方球队邀请他担任教练,尤里别无选择,决定前往。


  当你以为主角即将开始逆袭的时候,却发现主角的一腔热血毫无用武之地:这个十八线球队“流星队”的球员大多老大不小,有的混吃等死,有的踢假球赚钱,一个极有天赋的替补球员还有心理问题;球队的球迷一边热爱球队,但另一边也怒于球队不争,给球员很大的心理压力;更要命的是球队女主席的父亲是市长,整日虎视眈眈,安排的下属一心想靠买球员赚钱,市长也恨不得把球场夷为平地用作商用。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试看一个自己都亟需被救赎的教练,面对这一连串的打击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电影中激昂的足球赛事像是2018年世界杯的同步番外,片中球队破釜沉舟、一飞冲天的情节如同对俄罗斯足球的祝福,片中球迷的真诚付出与不悔热忱又如同送给全世界足球爱好者的礼物——毫无疑问的老少咸宜,尤其适合拎着啤酒组团观看。


  电影不仅剧情热血,镜头更是出色。慢镜头、快切、航拍轮换自然,主观视角与全知视角无缝衔接,让人全身心投入到电影当中,不禁感慨如果现实中每一场足球赛事转播都是如此,即便你不知道什么是越位、禁区、勺子球也并不影响你感受足球的魅力,即便不是罗纳尔多、齐达内,没有梅西、C罗、内马尔在场你也会爱上足球。


  导演还尤其擅长遮挡构图,晃动和摇甩镜头处理精湛娴熟,没有一句台词,就能让你充分感受到当时当下球员在球场时的内心感受。尤其是电影开头尤里罚球失败的那一刻,慢镜头与横摇、上摇镜头的切换,将尤里迷茫慌乱、大脑空白的状态展现无疑,瞬间屏住呼吸,不禁想起世界杯首场的梅西。当他巅峰时我们奉他为神,当他失误的时候,我们将他推下神坛,可他也是人,也会犯错,那一刻的梅西,似乎也像尤里一样,内心承担着极大的压力,低着头是因为“不敢看看台的球迷”,怕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和唾弃。


  片中做得很好的一点是,没有把男主角的逆袭儿戏化。每一步前进都举步维艰,尤里不羞于求助,不羞于展现自己的脆弱,他身边每一个配角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副教练、队医、球队主席,球员给他的鼓励,甚至是当地球队的球迷带给他的勇气。


  电影的情感处理也非常出色。点球罚失的那场比赛之后,面临禁赛前途未卜的尤里对父亲说:“对不起,我没能成为下一个梅西。”父子头对头拥抱、手紧紧按着彼此的颈背,典型的俄式风格,狂野又隽永,雄性又温柔,瞬间打动人心。


  尤里的父亲从一出场就沉着冷静,看儿子的足球比赛不开声音,而儿子也似乎十分畏惧父亲,一切都透露着隔阂。如果不是尤里执教的流星队第一次获得胜利,父亲激动地狂拍桌子热泪盈眶,我们难以发现他是那么深爱着尤里。当父亲从电视下取出光盘,用黑色马克笔认真地写上尤里执教的标签,镜头扫过架子,我们看到架子被一张张光盘整整齐齐地塞满,儿子的每场比赛他都没有错过——是啊,这就是父爱的方式——无声的爱,像大海,表面平静,却那么深那么汹涌。


  最后,在球迷的呐喊助威声中,正如尤里解开自己的心结一样,那名极有天赋的替补球员打破了内心的恐惧,踢进关键的最后一球,伴随全场球迷的欢呼,球队赢得了胜利。而我也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松开了握紧的拳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力量——“重要是永不低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