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策展人舒丽丽: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3-07-22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导读:“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是我们的使命。”在舒丽丽心中,博物馆永远是关于风尚的指南针,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

  

湖南政协新闻网 

舒丽丽: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博物院研究馆员、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

 

6月初的长沙,尽管烈日当空,也并非周末,但东风路上的湖南博物院前依然人头攒动。为了感受“穿越千年的浪漫”,游客们不惜排长队等候,其中大部分是年轻的身影。


正值毕业季,博物馆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向往之地。作为湖南博物院的研究馆员、古器物研究展示中心副主任,省政协委员舒丽丽已经在此工作 16 年,当时“去博物馆打卡”还远没有成为一种文化潮流。


“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是我们的使命。”在舒丽丽心中,博物馆永远是关于风尚的指南针,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

 

在湘博邂逅理想


对舒丽丽而言,与湖南博物院的邂逅,是偶然也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


2007年,从云南大学民族学硕士毕业的舒丽丽,在全国各地 60 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在当时的湖南省博物馆从事民族民俗文物研究的机会。


作为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近 60万余件/套,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等最具特色。湖南博物院几代策展人,通过一个个匠心独具的陈列展览,搭建起沟通观众与文化遗产的桥梁。


但对刚进馆的舒丽丽来说,策展是一项可望而不可及的工作。舒丽丽表示,当时馆里沿袭着“传帮带”传统,基本上只有研究馆员才能担当策展人,“当时看到研究馆员,心里充满崇敬和仰望。”


换过多个工作岗位,但大抵都与“研究”脱不了干系的舒丽丽,不仅取得了博士学位,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具有深厚学术研究功底的独立策展人与研究人员。


在早期参与策展阶段,舒丽丽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初在中国台湾举办的“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湘绣、菊花石雕刻技艺、江永女书、滩头木版年画、土家族织锦等湖南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受到台湾观众的热烈欢迎。


“我记得‘楚风湘韵’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落成当天开展,当时还远远地见到了马英九先生。”舒丽丽笑着回忆。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6期《策展人舒丽丽:让年轻人爱上博物馆》

 

策展如同一场“文化苦旅”


在湖南博物院逐渐成长,舒丽丽一步步接近策展人梦想,也亲历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近年来,她作为主力策划了数十个原创展览,从古代文物到地域文明,从民俗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社会发展到科技成果等均有涉猎,收获了业界与观众的好口碑:


湖南老司城申遗展“空谷回音——永顺土司的记忆与实证”,曾为湖南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起到重要作用,展览受到省人民政府嘉奖;“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获第十六届( 2018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第一名;“根 ·魂——中华文明物语”展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每一个成功展览的背后,都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头脑风暴,而最“烧脑”的莫过于确定展览主题和标题。舒丽丽笑着说,“有时灵感来了可能写得比较快,但更多的时候很纠结,不知从哪里着手。”


舒丽丽第一次担任主要策展人,是 2017年 12 月湘博新馆重新开放后的第一个原创特展——“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这个大型特展由全国 30 家文博机构联合打造,展出了240多件/套文物珍品。


“当时压力特别大,恨不得把自己1个人当成8个人用。”舒丽丽经常调侃,策展人更像一名“大内总管”,从策划、文物展品组织、人员协调,到设计、施工监督与讲解培训、主题活动、宣传推广等,策展人必须全程在线,既要有通盘规划和实施的能力,又要有随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我曾经跟领导开玩笑,你喜欢这个人,就让他去做策展人;你不喜欢这个人,也让他去做策展人。”在舒丽丽看来,策展是展现才华的机会,但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要协调考虑的事情太多,万千压力集于一身,往往分身乏术、身心俱疲,但不可否认地是“痛并快乐着”,每当展览得到业界和观众认可,会带来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在舒丽丽心中,策展如同一场“文化苦旅”,伴随着挑战与欣慰,“每一次策展都是全新的,既要学习新知识,研究观众心理,善于博物馆行销,更要秉持创新精神,不断突破自我。”

 

“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博物馆是令人思索与沉淀的好地方,徜徉在历史中,能够让浮躁的心找回宁静与安住。”多年浸淫于博物院,令舒丽丽有着一种低调沉静的气质。


在湖南博物院的文物中,舒丽丽印象最深刻的是被称为“方罍之王”的皿方罍。2014年6月,流失海外近百年的皿方罍回归故里,成就一段文博佳话。当时向省文物局报告皿方罍将在拍卖市场再现的第一份汇报,就是她在时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的指示下撰写的。国之重器的回归牵动了海内外华人的心,让舒丽丽深深感到,文物与文脉、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息息相连。


“如果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在研究和策展工作之余,舒丽丽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观展,对各博物馆的特色展览如数家珍。


杭州工艺美术馆和杭州博物馆是舒丽丽的“最爱”之一,“杭州有一群可爱的有想法的实干策展人”;首都博物馆的一些特展标题令她印象深刻,比如“读城”“白山·黑水·海东青”“回望大明 走近万历朝”“长宜茀禄——乾隆花园的秘密”“王后 母亲 女将”,等等。她不忘为同城的长沙市博物馆点赞,“市博的古代文物系列展,办得很精致和有品位,参观感受很舒服,从海报到公众号推文等也做得很好。”


随着时代变化,国内博物馆的管理灵活度更高、更为开放,很多小型展览放手让年轻人去锻炼,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舒丽丽乐于见到逛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表明年轻人有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将推动博物馆进一步探索以观众为中心的创意与创新之路。”


“文物遗珍总能让人产生‘一眼千年’的悸动,勾起心中最恒定的古老文化情结。”目前舒丽丽最想做的,是关于湖湘文化源流的系列展,“比如湖南湘资沅澧水系流域文化系列展,不仅是展示古代文物与文化,而是架构一座沟通湖湘文化发展从古至今、展望未来的桥梁。”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刘敏婕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3年第6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