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城步长安营:非遗文化如何活化?|城事
发布时间:2025-04-1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导读:在长安营镇,丰富多元的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地处湘西南边陲,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镇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里居住着侗、苗、满、汉等8个民族,分布着着吊龙舞、油茶习俗、苗绣、侗族大歌、摇摇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日,长安营镇获评湖南省非遗村镇示范点,外界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名副其实的“非遗小镇”。


湖南政协新闻网

城步民俗舞蹈表演,结合芦笙、歌声“声声入耳”。


风俗:“六月六山歌节”唱响湖南


三月春和景明,草长莺飞,被誉为“山歌皇后”的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岩花,喜笑颜颜地向游客们展示着苗族特色民俗文化:打油茶、踩红犁,着苗服、唱苗歌。


“苗乡人民爱唱歌,男方唱了女方和,新世纪来新面貌,情满清山歌满坡……”唱着自己创作的一首新时代山歌《想哥迷》,陈岩花表达着苗族姑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苗侗人民能歌善舞,素有“无歌不成苗”之说。在长安营,山歌已经成为当地凝聚民心、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和文化瑰宝。每逢农历六月初六,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吹木叶、对山歌、奏芦笙、答花话。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扬,长安营镇“六月六山歌节”已唱响为“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成为湖南省四大节庆品牌之一,并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唱山歌,是被誉为“中国山歌之乡”——城步的浓郁民族特色。在这里,处处可作歌场,人人会唱山歌——山歌的种子根植于居住于此的苗、侗、瑶等群众心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他们形成以山歌传递情谊、传承历史的风俗,独唱、对歌、木叶吹歌、芦笙伴歌……城步山歌形式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步有12万余首山歌。


据了解,城步充分利用“山歌节”这一传统节日,举办了一系列非遗文化展示活动。目前,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已成功举办了26届,荣获“中国优秀节事奖”“中国优秀当代节庆”等。



湖南政协新闻网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3期 《城步长安营:非遗文化如何活化?》


传承:师徒传承,群众参与


位于长安营镇长安营村的六月岩花山歌培训基地,时常歌声朗朗。


长安营镇副镇长刘坤介绍,镇里打造了“六月岩花”山歌培训基地、大寨社区民俗歌舞队、“小金蝉”山歌合唱团、嘠摇文化传媒等传承队伍,“他们积极投身于非遗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师徒制、家族传承等方式,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录制、在线教学等,扩大传承范围,确保了非遗技艺的连续性”。


去年五一假期,来自城步苗族自治县、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协会和非遗传承人相聚于此,联合开展山歌系列民族文化展演活动:吹芦笙、弹琵琶、跳民族舞蹈……两省三县的各族同胞穿上艳丽的民族服饰,一边唱魅力山歌,一同跳民族团圆舞,苗、壮、侗、瑶等湘桂地区独具特色的打糍粑、竹竿舞、踩红犁等民俗活动也轮番展示,吸引了众多游客、各地摄影爱好者纷纷前来游玩打卡。


刘坤介绍,目前全镇组建了一支集山歌、舞蹈为一体的民俗歌舞队,编排了《夜半来玩》《芦笙踩堂》《薅草舞》《哆嘎哆吔》《长安情》等多个原生态山歌舞蹈节目,蕴含着苗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情感表达。


城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阳望春介绍,近年来,长安营镇坚持以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为重点,突出抓好配套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目前长安营镇相继获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湖南省民间文化艺术(山歌)之乡”“邵阳市第一批市级非遗村镇示范点”等。


“目前有以陈岩花为首的多位资深老艺人及其培养的年轻一代传承者,长安营镇村民对非遗文化传承也持有高度热情和认同感,积极参与节庆表演、手工艺制作、培训学习等。”刘坤介绍,为了有效保护非遗项目,长安营镇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修缮和保护相关传统建筑,举办展览、演出、讲座、节庆等活动,建了山歌碑林、古杉群对歌台、鼓楼广场等非遗传承和体验场所,向外界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


湖南政协新闻网

“城步山歌节”打糍粑。


保护:多元非遗文化绽放光彩


夜幕中,伴随着锣鼓、爆竹声,两条活灵活现的火红长龙飞舞跃起,它们一会儿游走,一会儿翻滚,相互追逐打闹,“双龙戏珠”“飞龙在天”等场景生动活泼地呈现,观众爆发阵阵欢呼与掌声。


在“六月六”山歌节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中,舞吊龙是必不可少且最具盛况的环节。长安营吊龙舞以龙为表演主体,通过舞者的精湛技艺和龙身的巧妙设计,展现出龙的威严和灵性。


苗侗人民自古崇尚“龙”文化,每逢丰收节庆,城步苗族由村寨组织舞龙活动。延续几百年的城步吊龙,其取材、扎制、造型、舞蹈、音乐等都极具民族特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吊龙舞已成为当地老百姓寄望风调雨顺、祝福生活美好和展示苗族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其表演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传统魅力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在长安营镇,丰富多元的非遗文化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游客可以品尝到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油茶,一日三餐油茶飘香;可以欣赏到独具特色的苗侗舞蹈,其中芦笙舞等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带上一份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办——苗绣,它以独特图案、鲜艳色彩和精湛工艺,被誉为苗族“无字史书”……长安营镇的“非遗宝库”让游客的体验感丰富而立体。


据了解,目前长安营镇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正在打造避暑养生游、红色主题游、科考研学游、民俗文化游,将为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