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走进溆浦县的湖南省海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只见厂棚内一派繁忙:叉车穿梭,工人忙碌,各类设备陆续进厂。“公司投产后,年综合利用秸秆3万吨以上,服务面积约10万亩。”公司负责人王艳艳介绍,秸秆可加工成饲料或培育食用菌。
溆浦作为农业大县,水田面积达54万亩,秸秆种类多、分布广。今年以来,县政协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扎实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聚焦大气污染制定专项民主监督方案,主席会议成员率领政协委员、农业专家深入全县25个乡镇、6家企业、100多个村庄,走访2000余农户,听取民意,解疑释惑,在田间地头寻“秸”径。
针对秸秆收、储、运、用、管等方面短板,县政协打出“组合拳”: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对接,攻克秸秆发酵技术,提升利用效率与附加值;委员建言建立收储运体系,形成“农户—收储点—企业”网络,解决收集与运输难题;委员化身宣传员,开展20多场活动,发放资料1万余份,覆盖5000余人次,增强农民环保参与意识。
“1吨秸秆能换0.5吨有机肥,划算!”双井镇老舒指着仓库里堆成小山的有机肥介绍,这些秸秆经过分拣后,成为牛类的“营养餐”,剩下的与牛粪、猪粪等经发酵加工成有机肥,再返田滋养作物。
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责任人介绍,通过“以废换肥”模式,形成“农牧互哺”的循环经济,正成为当地绿色农业的标准化配置。
如今在溆浦,从田间到车间,这些“生态包袱”正变成“香饽饽”。县政协主席张伟表示,将围绕技术、机制、产业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文 | 李修艳 曹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