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AI重构就业市场:文科生如何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通货”
发布时间:2025-07-0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每到6月,莘莘学子在炎炎夏日中迎来了重要的人生节点——高考和毕业,“选专业”和“就业”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随着AI的快速发展,专业性弱、可替代性强被认为是文科生就业的最大“硬伤”,不少文科毕业生对前景感到迷茫。长期以来被称为“毕业即失业”的文科生该如何应对就业?是否会迎来新的机遇?


突围

人文素养是核心


“一味在传统文科赛道上循规蹈矩不一定是最佳选择。”长沙紫檀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檀数据”)业务负责人孙开道出了当今大多数文科生面临的困境,传统文科岗位缩水,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随着数字化发展的深入,文科生的就业能力与朝阳行业的岗位需求看上去有些脱节。不过,孙开告诉政协融媒记者,像紫檀数据这样主打互联网或者数据业务的公司,文科生占比也不少,公司设置的“分析师”岗位是属于人文与技术融合的复合式岗位,需要针对行业或者品类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


95后的张峻晗就是紫檀数据分析师队伍中的一员,毕业于重庆大学新闻学专业的他辞掉了销售工作,跳槽到待遇更为优渥且未来可期的科技行业。


在张峻晗看来,行业壁垒客观存在,自己的专业能力体现在将复杂的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最终的结论,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写成报告,这得益于文科生所具备的人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对于文科生来说,技术是加分项,但不是决定项。”紫檀数据部门总监杨天越手下就有不少文科出身的员工,他告诉政协融媒记者,在业务中展示自身的人文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杨天越认为,当代文理科的界限已经趋于模糊,顺应时代浪潮不是把文科生变成理科生,更不是用AI取代文科生。“文科生需要拥抱新技术,将自身逻辑思辨、情感共鸣、文化解读等核心能力迁移到技术场景中来,以技术为支点,起到‘1+1>2’的作用。”


不设限

适时调整就业方向


文科的困境并非终点,而是转型的起点。


从湘潭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的谢飞是一名游戏二创自媒体博主,他的账号聚焦历史题材的角色扮演类游戏,通过在游戏中诙谐又不失专业地解读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吸引用户。


“传统文科教育未能及时回应产业变革,我们就需要结合就业补足欠缺的能力。”出于对游戏、动漫的兴趣,谢飞在大二时便自学Bandicam、Pr等软件练习视频制作,利用寒暑假到传媒公司实习,这些经历为他大学毕业后的工作提供了经验。


从小酷爱历史的谢飞并不后悔选择文科类专业,在他看来,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跨专业领域发展的常态化,为自己的就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进入数字动画领域是谢飞下一步的职业规划,他特别提到了其中的世界观架构,主要负责为游戏、影视等项目构建历史脉络、社会结构和文化体系,“我的历史学知识储备在这样的岗位大有可为”。


“历史学底蕴是核心,硬专业技能也必不可少。”谢飞有绘画的艺术基础,还深度学习了AI和数字媒体创作等技能,他视《哪吒》的导演饺子为榜样,希望能早日进入梦想的领域。


在文科与数字化相融合,不断开创新兴职业的今天,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刘星一直鼓励青年学生挖掘兴趣,在他看来,“对口就业”的概念已经逐渐远离文科生,倒不如以兴趣激发创造力,或许能在某一领域崭露头角。


“不给自己设限,也不随波逐流。”刘星说,职业规划不是一次成型的蓝图,应该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洞察,适时调整就业方向。


携手AI

技术创新赋能未来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季,高校本科专业的“AI含量”越来越高。


华南师范大学新媒体产品设计课堂上,讲师曾李正饶有兴致地听大学生们的结课汇报,将AI作为研究方向的她要求大家在AI的辅助下设计一款真正可用的产品。


学生在结课作业中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想象力,从日常困扰出发设计“戒奶茶”应用保持自律;为夜晚独自打车的女性打造了一个“模拟通话保镖”智能体;关注情绪管理的“情绪小星球”应用……


曾李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与AI成为朋友,这对日后的就业、创业都大有裨益”。


“曾老师的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班上的易同学和李同学告诉政协融媒记者,他们争取在毕业前考取CDA(数据分析师)证书,以便未来加入潜力无限的AI行业。


文科生如何携手AI?在曾李看来,创意、批判思维以及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洞察力是文科生的优势,要利用这种优势和AI进行高质量沟通,达成协作。“文科生作为‘点子人’的角色,将创意传达给AI,让它帮助你完成繁复冗杂的程序性工作。”


在人工智能浪潮中,文科生正打破“就业寒冬”的困局,在AI领域开辟出一条独特的转型路径。那些被视为“无用”的文史哲功底,如今成为构建人机交互体验的关键能力。


“破解就业焦虑的关键还是在于自身能力和跳出‘我是文科生’的思维定式。”曾李认为,无论文理工科学生,在就业时找到兴趣,并具备岗位所需的能力,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文 | 政协融媒见习记者 段明轩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