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动态
分级分层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杨伟军委员:站在农民视角做好决策
发布时间:2022-03-04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委员说案.png

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理工大学教授杨伟军将提交《关于加快农村社会事业提档升级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建议以农民为中心、以城乡融合为抓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面临困局


“2021年,我多次就‘三农’问题开展调研,去了益阳、新化、新晃等地,深入了解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杨伟军说,从调研情况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有待完善。


何谓社会事业?杨伟军介绍,社会事业包括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社区建设、社会保障等可以享受到的公共服务。


“农村社会事业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杨伟军说,在农村步入乡村振兴后,老百姓对于社会事业的需求日益增强。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看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的增加,更要看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农民幸福指数的提升。


“目前,农村社会事业的层次和档次与城市相距甚远。”杨伟军用“四大双重”来形容目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带来强基保供和保安促稳的“双重压力”,科技变革加速带来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和新技术应用边缘化的“双重挑战”,人口结构变动带来农村劳动力兼业化和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制约”,城乡差距带来要素继续外流与要素成本上升的“双重约束”。


强化公共服务农村

可及性


如何破局?在杨伟军看来,政府要统筹施策,分级分层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问题,推动城市优质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强化公共服务的农村可及性。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不是在农村人口少的情况下建一个体育馆,或者每个村建一所学校,而是要注重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比如可在特定距离内坐校车、享受体育设施等。”杨伟军说。


当前,农村人口结构、村庄格局等处于动态期,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的需求与层次将日益多元化且不断动态调整。杨伟军说:“要站在农民的视角做好决策,完善涉农政策制定的供给侧改革,将农民需求作为政策制定的指挥棒和财政投入的重点。”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杨伟军建议,以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化解农村财政资源不足的“药引子”,着重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长效运行机制。同时,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数字化赋能农村社会事业,助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杨伟军认为,要破除人才下乡壁垒,利用政策红利、实施柔性人才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力量,引导乡村退休教师、村医、村干部、老党员等群体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助推乡村振兴。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