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在线
郎艺珠:老委员焕发新风采   曾担任政协委员20年,古稀之年尽心参与脱贫帮扶
发布时间:2020-03-13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41900_zhangchunmei_1584027411004.jpg郎艺珠 1942年12月出生,北京人,曾任邵阳市市长、省化工厅厅长,第六、七、八、九届湖南省政协委员。 湘声报记者闫利鹏/摄


   □湘声报记者陈彬整理


  担任省政协委员20年,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政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是一所大学校。在这个大家庭和大学校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在政协平台上,大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一段政协缘,一生政协情!如今,尽管已退休多年,但我还是经常关注省政协的工作,为今天务实、智慧、开放、和谐的省政协点赞。


  干一行爱一行


  1969年12月,为了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我从河北邯郸农药厂调入湖南资江农药厂,担任农药车间技术员。我出生北京,学习生活工作一直在北方,刚到湖南时,我许多地方都不适应,但很快就克服困难,努力把工作做好。


  不久后,我担任了资江农药厂农药车间主任。当时,女同志担任农药车间主任,在全国我是第一个。但当时农药车间效益不好,亏损严重。为了扭转局面,我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不管多晚,只要有问题,都会赶到车间解决。我还率先在车间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将生产任务落实、落细,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农药车间很快实现了扭亏为盈,到第三个月就盈利20多万元,资江农药厂的生产效益也发生改变。


  这件事当时影响蛮大,时任湖南省省长刘正还在《湖南日报》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需要郎艺珠这样的改革者。


  1983年下半年,我从资江农药厂厂长调到邵阳市工作。1986年3月,邵阳地市合并,我成了邵阳撤地并市后第一任女市长、市委副书记。


  当时,邵阳市的许多房屋陈旧,街道破烂,雨天一身泥,晴天尘满面,城市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因此,在邵阳任职时,我对城市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和精力,现场办公,指挥拆迁房屋,修筑公路,骑着单车检查卫生……令我欣慰的是,在1987年湖南文明卫生城市的评比中,邵阳由原来在湖南卫生城市排名倒数第一跃进入前三,居全省第三名。


  1988年,我离开邵阳,调到湖南省化工厅,又一头扑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了解行业发展现状,掌握市场动态等。在这里,我工作了12年。无论是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我都是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勤勉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41902_zhangchunmei_1584027474444.jpg

  第八届湖南省政协人资环委第一次主任会议合影,前排右三为郎艺珠


  委员要敢于讲真话


  2000年1月,省政协成立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我担任省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


  2002年1月,在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期间,根据当时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我提交了提案《让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菜”》,该提案被确定为当年政协全会的“一号提案”。2019年,这个提案被评为湖南省政协表彰70件有影响力提案之一。


  当年,“一号提案”提交后,省直各有关部门反应迅速。两天后,省政协召开提案现场督办会。督办会办理得很好,有关单位马上回复:从2002年起,长沙将建立50个检测站,争取2003年健全长沙检测网络,力争2005年前全面实现“放心菜”的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


  在我看来,委员就是要敢于讲真话。


  2004年1月,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召开,在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报告时,我就对个别司法人员的工作作风问题提出了看法。我当时说,如果法官还徇私枉法、判决不公,老百姓就会对法律公正失去信心。此外,我还提出了国有和民营企业要同等支持同样发展,这两只拳头同时打出去才更有力量等建议。


  担任委员多年,我深深感受到,在政协这个大家庭里,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哪怕讲错话都没关系,可以纠正嘛。像我这样喜欢讲真话又很直肠的人,可能会讲点错话,但大家对我都很友善。


41904_zhangchunmei_1584027559099.jpg

  郎艺珠不顾腿脚不便坐大巴从长沙到攸县丁家垅村,与村民商讨脱贫致富之路


  带动丁家垅村脱贫


  我觉得只要活着一天,就应该多做点事,为国家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退休后,我身体条件还可以,从2015年起,我开始帮扶株洲攸县的丁家垅村。


  丁家垅村以前是贫困村,村民也不团结,上访反映问题的比较多。丁家垅村村支书多次拜访我,一起商讨脱贫奔小康的良策。我于是决定去村里看看。


  2015年6月,根据村干部的安排,我先到村里看望了几户病人。他们中有的家庭多人因癌症去世,有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看到这些后,我心情有些沉重,便决心投身到丁家垅的脱贫攻坚之中。首先,我对村干部说,要脱贫全村就要齐心协力,村干部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要努力实干,造福一方百姓。


  尽管当时我已经70多岁,腿脚有些不便,但我认准的事,就会全身心投入。我不仅协调各方关系,还经常参与到村里的脱贫与发展工作。有一次,为了弄清村里的土壤成分,我和村干部找了多家省里的检验机构,为了早点拿到检验数据,我们在一家检验机构等了几个小时,中午就与大家一起吃盒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丁家垅村已旧貌换新颜。2016年底,经过省市有关部门现场考核验收,该村达到脱贫标准。目前,村里成立了两家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增硒降镉实验基地150亩、120亩油茶林和荷花种植基地,还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等。


  更令人欣喜的是,现在村民见面一团和气,有事大家能坐在一起民主协商。丁家垅村许多在外创业的能人在得知家乡的变化后,都愿意常回家看看,并主动为村里发展献计出力。


  2017年9月,省政协主席李微微来到丁家垅村。她对我说,老委员要焕发新风采,希望老委员做好榜样,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积极作用,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我对这句话很有感触,因为丁家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得益于政协和政协委员的关心与支持;对我来说,作为一名政协老委员,看到丁家垅村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也很欣慰。而且扶贫也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让我更加了解社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