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叶兆祯:去世最早的新民学会会员
发布时间:2022-05-05编辑:湘声报
分享

毛泽东评价他“为人和平中正,有志向学”

叶兆祯:去世最早的新民学会会员


夏正君 云朵小么


叶兆祯(1893―1918),又名叶瑞庭、叶瑞龄,桃江县武潭镇崇山坪村人,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同年级同学。他是参加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十二个‘圣人’”之一,也是新民学会第一个去世的会员。毛泽东评价他:“为人和平中正,有志向学。”


寻找出生地


新民学会重要发起人之一的萧子升,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学会共有十二名首批成员”,并自称是肩负时代使命的“十二个‘圣人’”,“我们十二个人聚在一起,十分庄严地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议”。虽然参加新民学会成立大会的首批成员人数,目前学术界存在争议,没有定论,主要有12人、13人和14人三种说法,但不管哪种说法,叶兆祯的名字都赫然在列。

令人可惜的是,只因叶兆祯去世得实在太早,其璀璨的生命有如昙花一现,留下的生活轨迹太少,甚至,一直以来大家只知道他是益阳人(桃江县是1951年从益阳县析出的),而具体是益阳哪里人,也没有人说得清楚。这恐怕主要是因他英年早逝且没有留下后人造成的。

根据有关线索,2021年7月13日下午,我们桃江县史志编纂室一行3人,来到桃江县武潭镇崇山坪村,村党总支书记薛蛟带领我们来到叶兆祯旁系后人叶建武家。我们首先在叶建武家中查阅了《益阳叶氏七修族谱》,族谱记载,叶兆祯有三兄弟,他排行三,可惜的是,叶兆祯三兄弟仅长兄生子荣江,而且荣江之后再也没有往下传。族谱对叶兆祯的记载是:“兆祯,字一钦,号瑞龄。益阳公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员。清光绪十八年壬辰十月一日卯时生。殁不祥。葬月形山。”我们想,既然有墓葬,就会有墓碑。随后,我们一行在叶建武的引领下,从二广高速桥下穿过,来到崇山坪村息家湾组一个叫月形山的半山腰,找到了叶兆祯的墓碑,这是一块很小的青石墓碑,所刻文字较少。墓碑是他长兄之子荣江为他立的。墓碑上方刻有乾巽二字。墓碑全文是:“生没详谱 廿一代叶兆祯墓 民国十三年 侄荣江立。”

4叶兆祯墓碑.jpg

既然叶兆祯生长于斯,那么,在当地会不会留下故事?我们一行在叶建武带领下,又来到了离坟山不远的一个叫湖家湾的小山冲,访问了叶建武的父亲、82岁的叶先迪。老人的爷爷跟叶兆祯的父亲是亲兄弟。老人说,他现在住的这里是叶氏昌成公老屋场,叶兆祯父亲的房子就是老屋场正屋的西头,叶兆祯是在这儿出生、长大。老人回忆说:“听我父亲讲,叶兆祯是兄弟中最小的,从小就很会读书,在湖南一师范读书时是优等生,同毛主席是要好的同学。叶兆祯死的前一年放暑假,长沙来了几位同学到他家玩,同时还到了上边村里石桥薛世纶和夏在伯家里,他们都是一师范的同学。”老人还说了一个故事,叶氏五修族谱的时候,叶兆祯正好寒假回家了,他在宗堂看到20多人在修族谱,就用毛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洽(吃)饭的人多,做事的人少!”并贴在宗堂在大堂墙壁上,第二天族督看到后,叫人把他喊来,族督问:“这对联你写的?”他答:“我写的。”“你为什么这么写?”“这不明摆着嘛!”“你说多少人?”“五人足矣!”“好!明天你来参加修谱。”

1《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职教员学生一览表》(民国三年).jpg

后来,我们又从民国三年、民国四年两个版本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职教员学生一览表》中,获得了一些基本信息,其中民国三年版中记载:“叶兆祯,名瑞庭,21岁;籍贯:益阳;住址:鲊埠镇一里武市崇山坪;通讯地址:本邑二堡福顺隆纸行。”桃江是1951年从益阳析出置县的,一里属武潭镇。由此,证实叶兆祯的出生地为:桃江县武潭镇崇山坪村。


恰同学少年


叶兆祯品质优秀,学业优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上有个《国文会考当选名次表》,会考时间是“民国六年六月”,即叶兆祯毕业前一年的1917年6月,其中甲等三十名,“乙等一百五十四名,丙等二百十二名,丁等十八名未及备载”。 甲等三十名中就有叶兆祯。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在一师,叶兆祯成为了毛泽东的好友。

叶兆祯与毛泽东同岁,都是出生于189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他们俩同届不同班,两人都是年龄偏大的学生,而且是关系比较铁的同学。据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管理处主编的《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记述,当时,毛泽东与罗学瓒、邹蕴真、周世钊、贺果(都是八班同学),与张昆弟、彭道良、邹鼎丞、叶兆祯、萧业同、刘继庄(以上都是六班同学) 、李声懈、张增益(以上都是七班同学) 、曾以鲁 (十班同学)都是同一个年级同学,往来较多。“到了1917年,毛泽东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往更加密切”。罗学瓒在1917年5月4日的日记中写道:“近数星期来,每天下午与同学远游三四里处,或临山,或眺水,或漫谈,觉心志愉快异常,真有大益处。”

1917年中秋,是他们在一师的最后一个中秋节,毛泽东与罗学瓒、叶兆祯等16位同学租乘两条小船,环游长沙水陆洲一周,又来到橘子洲头。罗学瓒写了《咏怀》二首,借景抒情,感慨高歌家国情怀、理想抱负。这种志同道合的亲密的同学交往,就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底片”:毛同学“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一起办工人夜学


著名军旅红色学者王立华著有一本《一师毛泽东 要为天下奇》,该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分立奇志、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四个部分。“青年毛泽东识人交友与常人不同”,“这些年轻学子大都出身寒微,看起来也无特别之处,但却个个胸怀远大,有救苦救难、救国救民之志。”书中列举了毛泽东的22位奇友。奇友部分中有个小标题:“友16:与叶兆祯”,文中主要记述了毛泽东与叶兆祯等人一起办工人夜学的一段往事。

毕业前一年,一师学友会改选,毛泽东当选为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在毛泽东领导下,学友会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重新开办工人夜学便是其中之一。桃江人叶兆祯、张昆弟都是主要参与者。叶兆祯担任甲班国文教员,并负责“实验”事项,即学生的入学水平测验。张昆弟则担任管理员。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1920) 中《夜学日志首卷》也记载:1917年11月9日,“为夜学开学之期”。“夜学全体职教员组织齐全”,分教员、管理、缮写和印刷;在教员分工中,其中甲班主要教员为:“甲班国文邹彝鼎(星期一)、叶兆祯(星期五)”,算术教员是罗宗翰,历史教员由毛泽东兼任。担任管理的是张昆弟、周世钊、田士清等人。

这天的开学程序分为签到、试验、分班、演说、填券。叶兆祯等四人负责试验,试验之目的,是根据学生成绩分为甲乙两班;成绩出来后,毛泽东等二人负责分班……一直办不成功的夜学,有毛泽东、张昆弟、叶兆祯这些热心学子的精心组织,终于又有条不紊地办了起来。

这年底,他们开始讨论建立新民学会。1918年6月,即新民学会成立两个月后,叶兆祯就从一师毕业了。他从长沙回家乡桃江途中遇热,因没得到及时救治,到家即病逝,终年25岁。《风华正茂的岁月——新民学会纪实》记载:“新民学会会友聚会时,毛泽东提议,向他(按:指邹彝鼎<邹鼎丞>, 1919年春在北京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时重病,由李维汉与张昆弟护送回湘,不久病逝) 和比他还要早逝的会友叶瑞龄(叶兆祯)默哀。

谁曾想到,这两个新民学会首批会员,1917年底一同担任工人夜学甲班国文教员的两个青年才俊,天不假年,相继随风而逝。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