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周敦颐《爱莲说》与衡阳渊源
发布时间:2023-09-01编辑:湘声报
分享

文/图 甘建华


胜日寻芳何处去?又来离家不远的衡阳廉政文化雕塑园,瞻仰周敦颐及历代廉官清吏的群像。作为学术界公认的北宋理学开山鼻祖、湖湘文化的思想源头、联合国认定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的周敦颐,其广为人知并非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而是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爱莲说》。《爱莲说》的缘起则与其第二故乡衡阳渊源极深。

周敦颐原名惇实,为避宋英宗赵曙(原名宗实)之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是继孔孟之后的第二代大儒,故世称周子、濂溪先生。其先世原居汝南,后徙青州,再徙襄阳,又徙湖南宁远,五代时辗转进入相邻道州(今湖南道县)。周子祖父周智强“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周子之父周辅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乙卯科(1015)进士,历官多善政,终贺州桂岭(今广西贺州市桂岭镇)县令,卒后被神宗皇帝加赠右谏议大夫。周子年幼,父亲病殁,只好随母来衡州投靠舅父郑向,解决衣食之困,寻求读书仕进之路。但周子何时来衡,历史上有3种说法:5岁说父亡即来衡;8岁说父亡守孝3年后来衡;15岁说源于周子亡后148年,朱熹的学生四川合州人度正所著《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中,有“天圣九年辛未,先生年十五……依舅氏”的记载。

此外,周子生前好友、北宋名儒潘兴嗣为周母撰《仙居县太君郑氏墓志铭》,南宋权工部尚书汤汉撰《衡州先贤堂记》,皆称其“幼孤省舅”。还有清顺治偏沅巡抚袁廓宇奏称“濂溪道学渊源,又尝有依舅氏于衡之说”,雍正湖南学政习寯称“元公幼孤,读书舅氏”,乾隆衡阳县令徐堂称“夫子生于营道,幼依舅氏郑公向”,晚清湘军名宦李元度称“周子幼孤,鞠于舅氏”,著名学者王先谦称“周子少孤,依舅氏龙图学士郑向以居,后人即向故宅建(濂溪)祠”。同治年间,湘军领袖彭玉麟修《衡阳县志》,称郑向“家衡阳之西湖,其甥周敦颐从向学,以向官任为分宁主簿,后为大儒”。1998年《衡阳市志·大事记》称:“周敦颐读书郡城西湖舅家。”周氏、郑氏所有谱系源流皆持上述之说。


湖南政协新闻网

衡阳廉政文化雕塑园内雕塑《舅甥情(郑向与周敦颐)》。


2008年9月,周子第二十七代裔孙周安林经过多年考证,在《衡阳日报》发表《周敦颐居衡时间考》,言之凿凿地指出:周子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端午节,其父亡于乾兴元年(1022)八月二十日,时周子5周岁。天圣三年(1025),衡州舅父郑向牵挂妹妹与外甥孤儿寡母生计艰难,派周子同母异父兄卢敦文赴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将妹妹和外甥敦颐、敦贲、外甥女季淳接来衡阳郑宅抚养。郑向视甥犹如己子,故以郑家敦字辈为3个外甥取名入籍,并亲自授课督学,为外甥尽其所能创造比较好的学习条件。

衡阳郑家源于春秋诸侯郑桓公,郡望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即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都城),先祖北宋初年南仕来衡,定居西湖,故谱序中有“仰东京之遗风,沾西湖之余润”语。周子外公郑灿曾任后蜀帝孟昶的左侍禁。郑灿育有一女一子,女即周敦颐之母,先嫁卢郎中,生下卢敦文,再醮道州进士周辅成,生下一女二子。子郑向,大中祥符三年庚戌科(1010)以省元中进士,历知濠州、蔡州,召试集贤院,修起居注。出为两浙运副,疏浚润州蒜山漕河,直达大江,运输称便,以功擢右制诰,后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卒于任所。郑向精于史学,撰有《五代开皇纪》三十卷、《起居注故事》三卷。

周子聪慧过人,悟性超众,因此深得舅父喜爱。周子特别喜爱荷花,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使他静心读书、参经悟道。当时西湖在小西门至大西门之间的城外,满湖白莲直达蒸水河边,爱莲亭、讲易台凸显其间,自然是读书人称心遂意的好地方。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给周子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后“爱其池之白莲,著《爱莲说》以见志”(习寯《衡阳县学爱莲亭记》)。周安林《“西湖夜放白莲花”典故由来》文中说:“从周子一生为人及惜墨如金,作文深思熟虑,极其简约严谨,喜广征文友意见,诸种风格判断,《爱莲说》如此千古绝句名篇,必是积久成章。”“《爱莲说》受西湖白莲之启悟,始作于西湖舅家,(习寯之说)事实上是成立的。”

周子是一个大思想家,但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然而他的《爱莲说》却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清代李扶九、黄仁黼编《古文笔法百篇》,曾如是评点《爱莲说》:“章法分明,局度深稳,有道之言也。”2012年“湖南九章”征集评选活动,周敦颐的《爱莲说》,与屈原《湘君》、贾谊《鵩鸟赋》、陶渊明《桃花源记》、范仲淹《岳阳楼记》、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序》、王夫之《船山记》、杨度《湖南少年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同时入选。

周子人生最重要的成长期在衡阳12年之久,相较于他的出生地道县,归宿地九江,衡阳是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免于人生低落的时候。正是他的舅父郑向,这位衡阳先贤济孤扶幼,帮助、培养、教育他,“公期以远器,其命名之义类同于其诸子,而使官仕焉”(汤汉《衡州先贤堂记》)。

近读周晚霞博士编著《日本濂溪志》,书中放了九州国立博物馆和反町茂作氏所藏的两幅《周茂叔爱莲图》,一者表现濂溪先生垂钓之清逸,一者想象濂溪先生读书之情状,风格虽迥异,却反映出濂溪学已嵌入日本社会的事实。而周敦颐当年在衡阳舅家柘里渡庄园读书赏荷之所在,即我现今所居的衡阳市华新开发区银泰红城——幸何如哉!

据说,周子后来曾经4次回衡省亲祭舅。任郴县县令时,他来到凤凰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一包莲籽撒在西湖中,然后请人修缮故宅,并在石鼓山前筹办书院。书院建成后,他将其命名为濂溪书院,并亲自登堂讲学,传道授业,为衡州接续文脉。

明代嘉靖初年(1522),衡山县令彭簪重修南岳邺侯书院,周敦颐与韩愈、李泌、赵抃、朱熹、张栻等同祀。万历年间(1573-1619),衡州知府李安仁纂修《石鼓书院志》,称“濂溪周公敦颐,古今称为绝学,其有声于石鼓,当不下唐宋诸儒”。万历十七年(1589),周子与韩愈、李宽、李士真、朱熹、张栻、黄榦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明清两代,衡州府都有濂溪书院,辟建濂溪街,兴建濂溪祠。乾隆十八年(1753),衡阳文庙落成,周氏族裔“聚族解囊,共勷新宇,约费陆拾两”。庙内先贤堂联至今犹见于地方史志:“演太极,著通书,穷物理之精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立门墙,升堂奥,窥先王之秘室,不在由也,而在斯乎。”

2007年9月,衡阳在走过两千多年历史之后,终于确立“湖湘文化名城”的定位,首届湖湘文化旅游节的重头戏,就是大打周子这张牌,将西湖公园改造升级,建爱莲阁,塑周子像,重现“西湖夜放白莲花”的衡阳八景之一。爱莲阁14字联为书法大家何满宗所书:“登岳阳楼,诵范公名篇,树为官风尚;上爱莲阁,吟周子美文,立做人气节。”

又过10年,2017年3月,全国首家以雕塑形式展示廉政文化和廉吏风采的园区——衡阳廉政文化雕塑园开园。它位于高新开发区蒸水南岸风光带,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古今二园,园内设有警钟楼、齐廉亭、32座历代廉政名人雕像、40处景墙壁刻和20处石刻。核心景区濂溪文化园为周敦颐少年在衡经历,其中有解放军原总后政委周克玉上将亲书“濂溪第二故里”牌坊,周子与郑向甥舅情深塑像,左树碑林石刻诗墙画苑,右立爱莲亭、周子祠供世人瞻仰。

翌年夏天,衡阳市郊雨母山风景区十里荷塘开放,周敦颐雕塑以凝神沉思的姿势注目远方。荷香花海仿佛人间仙境,游客们驻足于其侧旁,朗声吟诵石碑上的《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