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谭嗣同与夫人李闰:与君相逢横塘水
发布时间:2023-03-20编辑:湘声报
分享

刘正初


谭嗣同舍身取义,其事迹百年来一直为国人传颂和景仰,可鲜有人去关注谭夫人李闰的余生是怎样度过的。幼年丧母,早年丧子,青年丧夫,在那个动荡封建的社会里,她承受了怎样的心灵摧残和精神痛苦?她留下了怎样的光辉形象和历史遗产?  

谭嗣同和李闰,是典型的父母包办婚姻。李闰是长沙望城李篁仙的女儿。李篁仙为咸丰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工于乐府诗词,与谭嗣同父亲谭继洵为同僚。李闰确实是典型的旧式女子,从小就受到三从四德的教育。传说有一次谭继洵见到李篁仙,劈头就是一句话:“你女儿是个好女儿,我儿媳也是一个好儿媳!”两人拊掌大笑。可见在父母翁姑的心目中,李闰绝对是一个贤淑的好女子。谭嗣同和李闰是在湖北完婚的,当时李篁仙在湖北为官。结婚之后,两人聚少离多,所以外界传闻夫妻关系不睦。实际上并非如此。李闰以乐羊子妻自居,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变法维新大业。当谭嗣同发起成立中国妇女会时,李闰出任理事并承担了许多具体工作。当谭嗣同发起妇女不缠足运动时,李闰带领家中的大足仆妇走上街头宣传不缠足的好处。从应诏赴京离开浏阳到戊戌变法失败之前,他写给李闰10多封信。信中没有他平常文字中的金戈铁马,而更多的是儿女情长。如在武昌的来信:“父亲慈心,更甚于昔,亦甚惦念我等,曾问我家眷到底在何处住好。我对云:暂在浏阳住甚好,若浏阳不安靖,即可令其来署中住。大人深以为然……”谭嗣同离开浏阳是农历戊戌年四月初三日,正好是他们结婚十五周年纪念日,谭嗣同为李闰写下《戊戌北上留别内子》:   

“婆娑世界善贤劫,净土今生结此缘。十五年来同学道,养亲抚侄赖君贤。”    

诗里面已经有交代后事的意思了。仅仅几个月后,他就在北京殉难。此时的谭继洵年过古稀罢官在家。由于李闰仅有的一个儿子兰生早年夭折,谭继洵让谭嗣同的一个侄儿兼祧给李闰为子,并且把两个侄女的教养重担一并交给李闰。后来侄儿早亡,李闰又担负起抚育两个孙子的重责。也许谭嗣同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天,所以留下了“养亲抚侄赖君贤”的重托。   

谭嗣同被杀害后,李闰终日以泪洗面。为了尊重和纪念他,她从他们原来的卧室搬出,住到另外的房间,守寡孀居,含辛茹苦,养亲抚侄。后来,她还筹建谭嗣同烈士祠,宣传谭嗣同的思想。1925年李闰逝世于大夫第,享年60岁。李闰对浏阳最大的贡献,是与刘淞芙先生等有识之士一起创建了浏阳女子师范学校。她带头为学校捐款,每天坚持到校忙于校务。老革命家黄定慧、中共第一位民主选举的女县长邵振维、画家刘豫璇以及她的孙媳妇刘萍君,都曾经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刘豫璇晚年曾经作诗回忆女师的生活:“忆我八岁时,随姊入学堂。学监仰慈颜,朝夕训导忙……”诗中的学监,就是李闰。这所学校是现在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   

浏阳市北正南路的大夫第是谭嗣同、李闰故居。虽然谭嗣同在这里只不过住了两三个年头,而李闰在这里住了二十20多年,但是人们习惯把这里称作谭嗣同故居。斯人已去,物是人非。庭院深深,古色古香。这位可敬的女子连一张小照都没有留下。在她卧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张谭嗣同的画像,对丈夫的思念陪伴她度过了二十几20余年孤独的时光。每逢月之朔望,李闰将怀念谭嗣同的诗句写在纸钱上,然后解下插发的竹簪,用纸钱裹住,到谭嗣同祠中就着烛火慢慢焚化。那些诗句现在多已流失,但保存下来的几首依然震撼人心,让人意识到一个烈士的光荣,具体到他的亲人身上,还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痛苦:“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   

李闰60岁生日的时候,康有为与梁启超合送了一块匾,上面写着:巾帼完人。可惜的是,这块匾毁于“文革”。,现在大夫第里有一块复制品。   

 “今世已如斯,受人间百倍牢骚,一死怎能抛恨去;他生须记得,任地下许多磨折,万难切莫带愁来。”    

这是李闰的自挽联。愁和恨,牢骚和磨折,与这位伟大的女性相伴一生。但是,她没有被愁和恨、牢骚和磨折压倒,她以自己无怨无悔的一生,在浏阳的历史上树立了“巾帼完人”的丰碑。   

李闰安葬在谭嗣同墓地的后方。“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李闰为谭嗣同写的这首纪念诗,如今读来,其意境竟是如此令人动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