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谢觉哉:想傍桑荫学养猪
发布时间:2022-07-11编辑:湘声报
分享

□ 孙意谋


身为宁乡人,钟情家乡事,这是人之常情。近日重读《谢觉哉家书》,见书中随处可见谢老提到家乡的宝贵特产——宁乡猪,想到谢老热爱家乡不免爱屋及乌,不禁会心一笑。

1922年,在给夫人何敦秀的信中,他写道:“继母的猪即刻杀去一只,我的猪也即刻杀去一只。剩下那一只,也不要喂米。到冬季杀掉,也不要买接食猪。这是顶要紧的。”在这一年的给四弟谢式坤的信中,谢老写道:“中斟猪可留一条,鸡鸭兔子不妨一扫光。不然明年怎么得了。”此时谢老正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任教,而家中收成不好。为了节省粮食,谢老嘱咐家人们减少养猪数量,以度过荒年。

“家乡好,一个老婆婆。园里栽树兼扯草,庭前扫地又烧锅,喂只大肥猪。”这阙《望江南》作于1937年8月,词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一个勤俭持家、“喂只大肥猪”的家庭主妇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谢老对夫人何敦秀、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在延安,谢老还曾因为养猪得到毛主席“再接再厉”的奖励。谢老对养猪颇有研究。根据他的经验,养大猪最合算。他教给周围同志宁乡老家的养猪经验:肯长的猪相,要耳大、嘴短、肚大身长、毛稀、脚不盘。肥猪要圈,乱跑不会积膘。他依据这些特点,协助王定国一同喂养,果然猪大膘肥。1943年11月26日,边区参议会举行劳模会和生产展览时,参议会养出的大肥猪被当作展览标本。他们杀的一头猪,除头、蹄、板油外,纯肉104斤(系大秤,24两一斤),油24斤。而这头猪只喂了140天。谢老高兴地说:“还是养猪利大!”在边区召开的一次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上,中央领导表扬了谢老和王定国的生产劳动成绩,毛主席还亲笔题写了“再接再厉”的奖状。

后来谢老果然“再接再厉”,继续把“养猪事业”发扬光大。新中国成立后,谢老住在北京圆恩寺胡同里。院子里有块空地,谢老便和家人一起翻地种菜,还养了猪。想像一下:春天的阳光下,菜园里蔬菜绿油油水灵灵,猪圈里大肥猪慵懒地晒着太阳,院子里孩子们嬉笑玩耍,谢老微笑地注视着这一切,尽享天伦之乐。内务部长养猪——这可真算得上一段佳话。

“相马有马经,相牛有牛经,相猪也有猪经。”1956年12月,谢老根据自己的养猪经验,写了一篇《相猪》的文章,发表在12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谢老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详细地描写了家乡的花猪饲养方法,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同一个母亲养出的儿女,高矮肥瘦不是一样;同样,同一个母猪养出的小猪,它们长成的速度、大小,也不一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谢老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件青年毛泽东1917年游学宁乡时的趣事,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史料:“何叔衡同志家里喜欢养大猪,大的有三百斤以上的肉,毛主席到过他家里,何老太爷最得意的是请先生看他的大猪……”

“宁乡好,并重是粮猪。新建猪场二十里,良种出自流沙河,猪多肥也多。”1960年2月16日,谢老写信给时任宁乡县长张润清,随信附上九阙《忆江南》,这是其中之一。越到晚年,谢老越是惦记家乡,在很多信件中都提到家乡的猪。

他鼓励家乡发展养猪产业。如在1957年1月10日写给张润清县长的信中,谢老写道:“黄材是卖大猪肉的市,百四五十斤是不杀的,近闻也是不易买得猪肉。养大猪肉好、油多、积肥多,一举三得。宁乡是产肥猪的地方,望对此注意。”

他甚至希望亲自为宁乡的猪做广告。如他于1960年10月10日写给县委书记李学良的信中,写道:“记得一九五七年春我到宁乡,正值你们在开生猪会议,我看到会议上的许多材料,我很高兴,认为解决了人民吃肉问题,也解决了农田肥料问题。我还在人民日报上写了一篇文章。现在看来似乎五七年的计划没有完成。难道流沙河、潭佳山等处饲养经验,都不可靠吗?抑或有其他原因。想你们已有所总结,能否告我,有便可以替你们宣传。”

1967年,谢老已83岁高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这年5月的一天,谢老坐着手推车去看望他的老朋友徐特立。徐老说他想到湖南乡下去养猪,这不免勾起了谢老对宁乡的思念。回到家后,谢老用左手艰难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九十高龄力有余,身闲不住待何如。

老人又羡耕和读,想傍桑荫学养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