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闺阁胜须眉 ——记丁玲母亲、女界先驱蒋胜眉
发布时间:2022-07-19编辑:湘声报
分享

易建设


蒋胜眉,字慕唐,原名余曼贞,1878年出生于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父亲是清朝末年常德的一个地方小官吏,琴棋书画样样都有一定素养。尽管余曼贞聪慧好学,又有条件,然而,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过早地嫁给了安福县(今临澧县)一个姓蒋的富豪人家的儿子。10年后,多病的丈夫给她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便早逝了。曾受过良好教育的余曼贞虽寡居而不屈服,于1909年毅然带着孩子回到了常德娘家。

余曼贞回常德后不甘沉沦,在家人的支持下继续求学。据丁玲回忆说:“我们搬到常德同外婆家一起住,我的母亲进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我进幼稚园。我们早出晚归,同来同去。”当时她们母女就读的学校即常德女子速成师范学校,余曼贞上的师范班,丁玲上的幼稚班。当时,她带着女儿同时上学,遭到过许多非议。有人说她“不守妇道”,有人说她“有伤风雅”。面对舆论的压力,她没有屈服,并毅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蒋胜眉,取闺阁胜于须眉之意。

1911年,33岁的蒋胜眉在学校里与年仅17岁、后来成为我国著名妇女领袖的向警予等7人结成同盟,倡导妇女解放,共同研究学问。其时,辛亥革命爆发,姐妹们经常聚集在蒋胜眉家里,学习《民报》《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听向警予的哥哥向仙钺讲革命道理,她们心中萌发了革命思想。

1912年,蒋胜眉带着女儿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她辍学到桃源县教书。是时,战乱频频,1916年,她又回到家乡常德,在县立女子高级小学当舍监(即管理员,主管学生思想教育)。其间,蒋胜眉经常到学生家里访问,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困难。她曾在日记中记述:“有远方学生病虚弱者,吾怜伊无母,且天姿聪敏。极其勤学,故有此病。将伊移居女室,吾自为照应,夜起数次,审其寒热、辨其病状,饮食医药,亲自调理……”。

步入中年的蒋胜眉,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她决心投入妇女解放运动,立志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进入社会,争取与男子有平等的权利。她先是在常德创办了一所女子习艺所,后来习艺所改为常德县公立女子职业学校。尔后,她又与一些女界同仁开办了涵粹女校,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的女青年。

在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争取妇女解放的呼声日渐高涨,蒋胜眉觉得办一般的学校已不能满足更多的妇女走向社会、争取解放的要求,于是她组织常德知识界妇女成立女子团体“妇女俭德会”,并被推任为主席。“俭德会”的主要宗旨就是“争取妇女解放,实现妇女平等”。“俭德会”还设立了附属学校,蒋胜眉自任校长,为争取妇女的解放劳碌奔波,虽清苦而无怨言。为了让更多妇女能自力更生、学到技术、她又在常德东门外城关东乡创办“平民工读团”,吸收贫苦女孩入学。学生在这里既学手艺,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

1922年6月12日,常德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蒋胜眉被选为团执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长。10月,又由她发起组织了常德“女界联合会”,1923年更名为“天足会”。她领导常德女青年破除束缚妇女手脚的陈规陋习,喊出了“还我天足”的口号,掀起了常德妇女运动的高潮。

蒋胜眉所进行的女子教育活动和妇女解放运动,对唤起妇女的觉醒和争取解放,起了巨大作用。但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她的革命活动被迫停止。

1929年,已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女儿丁玲,将蒋胜眉接去上海,小住了一段时间。1931年,丁玲丈夫胡也频牺牲,丁玲将孩子送回常德交给母亲抚养。1936年,58岁的蒋胜眉把两个外孙托人送到延安,从此孤身蛰居常德。生活中,她偶尔写一些回忆文章和诗词,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坦荡胸襟。

1949年,女儿丁玲再次把母亲接到北京,从此全家团聚。不幸的是,1953年5月4日,蒋胜眉因心血管栓塞而逝世,终年75岁。

蒋胜眉是一个进步的女性,是妇女运动的先驱,为早期女子教育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贡献,也抚育出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革命作家女儿丁玲,她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