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湖南非公经济家底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7-07-21 编辑: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当前,湖南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如何?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中又出台了哪些政策措施?

  湖南非公经济家底怎么样

  GDP比重突破60%,但尚未有一家“千亿企业”,与江浙等省差距明显


  非公市场主体占企业总数97%


  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非公经济的发展。自“十二五”以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增加值年增量连续6年超过1000亿元,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2016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一二三产业中占比分别为22.6%、74.5%、56.0%。其中,占第一、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依次提高了0.7和2.0个百分点;

  全省非公有制各类市场主体达291.8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7%;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突破60.0%;

  为全省贡献了超过六成的实际投资额和一半以上税收;

  全省65%的专利技术、75%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都来自非公有制企业,有效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就业人数超过80%,成为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

  此外,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公企业通过产业、就业、公益等多种有效形式参与精准扶贫,仅2016年的“万企帮万村”活动,就有2672家非公有制企业与2044个贫困村实现对接,总投资约88亿元,实施对接项目2800多个,辐射带动8.4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约25.5万人脱贫致富。

  毋庸置疑,非公经济的发展,已经关乎到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宏伟蓝图的实现,关乎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关系到每一个湖南人的切身利益。

  然而,与临近省份相比,湖南非公经济的发展仍然显得活力不强、后劲不足,全省非公经济的市场主体数量偏少。

  截止2016年底,全省民营企业数量比湖北少了近20万户;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有138家,湖北有16家,湖南仅有7家,且没有一家“千亿企业”。虽然湖南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突破了60%的“天花板”,但与江苏省的67.4%、河南省的73.9%、浙江省的74.8%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行政许可事项减幅超过50%


  为推动全省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成效显著的工作。

  2016年11月29日,省委专门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策导向,优化政务服务,完善政企沟通机制,继续大力推进“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改革,狠抓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难题;进一步完善与非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家交流沟通的渠道、平台和机制,着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特别是技术创新平台,高度重视青年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不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在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设计方面,省级层面成立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发展非公经济与政府绩效考核挂钩的工作机制。

  在依法行政方面,政府的政务服务向“两集中、两到位、两公开”转变。

  通过简政放权,全省的行政许可项目相比改革以前减幅超过50%,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三清单一目录”制度建设。通过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大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推行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办事效率大幅提高。通过实施商事登记改革,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实现 “五证合一”“两证整合”“一照一码”。


  各方助力非公经济腾飞


  近年来,湖南开展了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六大专项行动(服务企业项目专项行动、降成本专项行动、开放环境大优化专项行动、违规招投标问题专项整治、政策不落实问题专项整治、招商引资违约失信问题专项整治),突出抓督办、抓典型、抓查处问责;集中协调解决一批项目和协议履约中的矛盾、争议和投诉,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保障方面,省委政法委出台了《关于全省政法机关服务企业、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省高院开辟了中小企业诉讼绿色通道,优化办案节点和流程,对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慎用财产保全措施,将确有困难的非公有制企业纳入减、免诉讼费等司法救助范围。

  省检察院探索建立“除虫护花”和“依法容错”工作机制,在查办涉企案件过程中进行经济影响评估,只对案件牵涉到的人和项目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各级检察机关还将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打击破坏发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并开展法律服务,推动司法公开,为非公经济保驾护航。

  现场回应

  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优化

  在“优化非公经济发展法治环境”重点课题专题协商会上,省委政法委、省发改委(省优化办)、省经信委等相关部门对调研组及现场和远程发言的省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的发言作了现场回应。

  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田福德

  

  突出对非公企业司法保护措施

  关于“司法水平需提升”的问题,始终把提高干警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水平作为长远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办案责任制,着力强化执法监督。突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司法保护措施,重点解决平等保护原则贯彻不力、“重打击、轻服务,机械办案、就案办案”等问题。

  关于“规范司法行为”的问题,始终把规范司法行为作为服务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下发规范性指导文件,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省高院出台了《关于财产保全案件的办案规程》,规定对涉企案件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尽量为企业预留必要的流动资产和往来账户,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关于“保障企业依法维权”的问题,始终把开展专项行动作为保障企业依法维权的重要举措来抓。以“解决非公企业面临突出法律问题,保障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为专题,督促各地发挥检察法律监督职能,加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优化办主任陈永实

  

  为市场破冰扫障碍

  进一步优化机制体制,为企业松绑促活力。制定出台降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方案,帮助企业渡难关、求发展。例如,两年来取消、停征、降标和放开涉企收费138项;先后出台10项降电价措施,减少企业用电成本70.69亿元;积极组织发行企业债券,支持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近1818亿元。

  推进投资领域简政放权,已经连续三年调整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共取消和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66项。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今年会同省财政部门建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联合评审机制。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牵头研究提出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

  突出重点领域治理,为市场破冰扫障碍。近年来,全省各级优化办协调解决各类招商引资的争议纠纷达280余件次。分三批开展了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清理,规范了180项服务事项,推进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全省已有1009家行业协会商会完成脱钩试点任务,位居全国前列。

  深入组织开展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专项行动。建立定点联系、联动协调、台账管理、快速反应、责任追究等机制,重点整治“三强”、“三乱”等损害项目建设的8类行为,落实查处问责机制,近期将整理通报一批典型案例。

  省经信委副主任黄东红

  

  对涉企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除每五年组织开展一次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总结表彰外,将继续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国际“中小微企业日”等相关专题宣传活动,树立好典型,弘扬好风尚。

  全面清理歧视政策方面,已经对所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文件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这项工作得到省委改革办事机构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推进简政放权方面,我委共取消4项非行政许可审理事项,全面取消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资质资格准入许可,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了3轮全面清理。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方面,去年下半年我们与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一道,配合省委改革办研究起草了《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争取早日正式出台文件。

  依法保护民企产权方面,推进民营企业产权自我保护,积极推动和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减轻企业负担方面,首次运用第三方机构对全省企业负担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设立投诉举报中心,进行绩效评估,重点挂牌督办等多种方式持续推进。大力支持企业融资,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湘声报记者 姚依农 整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