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5日),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魏玛丽追悼会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

6月13日,魏玛丽因病医治无效逝世。魏玛丽是侨联界别省政协委员,这条意外的消息传来,让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省内委员工作群陷入悲伤之中,从震惊、悲痛到惋惜、思念——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魏玛丽委员的哀悼与思念。
魏玛丽是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创办了新中新儿童发展中心,长期关注和致力于幼儿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大家的心目中,她是优秀且能力出众的教育工作者,是热心且情怀满满的公益行动派,是履职积极且成效显著的政协委员。
专注教育
孩子们的“魏妈妈”
“惊闻她去世的消息,万分悲痛,泪眼双流。她待人热情,对工作热忱,对生活充满热爱,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挚友。”省政协委员范泽容回忆着与魏玛丽交往的点点滴滴。
同为委员,有着共同的履职经历,范泽容与魏玛丽两人相互支持和鼓励。魏玛丽曾说过“为社会心理健康呐喊和服务,我会一直在路上,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期待解决问题”,这句话让范泽容印象深刻。
2007年,从新西兰和新加坡留学归国后,魏玛丽在长沙创办了新中新儿童发展中心,专注5-6岁儿童的幼小衔接教育,以新的教育理念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认可。

△在新加坡,魏玛丽(右)与小朋友们在一起
2017年成立的“魏玛丽情商力·学习力研究中心”,在行业中独树一帜。作为情商教育和青少年儿童心理咨询的专家,魏玛丽通过绘本阅读、电影赏析等方式,教孩子们学习情绪管理,并在街道社区主讲公益讲堂,在帮助父母开展家庭教育上给予指导。

与魏玛丽一同履职的多位政协委员表示,她十分关心孩子,和大家谈得最多的也是孩子们的变化。有时候在去调研的路途中,魏玛丽也在远程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帮助。她由此被很多青少年儿童称为“魏妈妈”。
履职榜样
让“委员工作室”服务居民
魏玛丽曾担任过三届长沙市开福区政协委员,设在开福区一小区的“魏玛丽政协委员工作室”是深入人心的履职品牌。委员工作室创建以后,举办了小小演说家、品书会、剪窗花、关爱孤老、扶贫等各类公益活动,为密切社区家长和青少年与委员的联系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也成为一个反映社情民意的平台。
在委员工作室,魏玛丽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亲子沟通等主题,组织了数百期“公益大讲堂”,邀请专家和教授讲座、举办公益论坛。通过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让很多孩子重新找回自信。

△魏玛丽(后排左三)在社区图书馆组织举办“故事妈妈”亲子故事会
“她是一位履职积极、非常优秀的政协委员。”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王玉立说,专委会每次通知她参加政协履职活动时,她都十分踊跃,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为履职做好充分准备。
今年省两会期间,魏玛丽已患病,但她一直心系省政协委员工作室。“想着等病好了,就筹备具体方案,专委会也同魏玛丽进行了多次对接。手术后,专委会同志前去医院看望慰问她,她仍念念不忘康复后要建立个人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发挥专业优势,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王玉立说。
从自身专业出发,收集群众的呼声,开展调查研究,魏玛丽每年都会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建言。她提交的一批高质量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媒体关注,引发各界共鸣,其中《关于对特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在2020年获评为省政协优秀提案。
热心公益
用笑容和真心感染每个人
同为侨联界别的政协委员,常琪回忆起这几年与魏玛丽一同参加调研、扶贫的经历,思绪万千。“记得2019年,我同魏玛丽、何善平参与当天的政协云委员值班,共同奋战了24小时。魏玛丽履职尽责,当天还从其心理咨询中心增加了10多人一起加入我们的值班,只为更专业、更全面地回复群众的提问。”
“五一”假期间,常琪曾去医院探望魏玛丽,两人约好,待她病愈后一起组织公益活动。
事实上,在众多委员看来,魏玛丽始终是一个“乐观开朗、乐于奉献,有情怀的公益人”。
2015年,魏玛丽投资30多万元,为社区创建了“家门口的图书馆”——长沙图书馆左岸分馆,她成为长沙个人捐建图书馆的第一人。这一图书馆被长沙图书馆归入长图系统,全市通借通还,极大地方便了居民。

2016年,魏玛丽投入200万元创建“甜蜜荟”,每个月开展30多场公益性质的活动,比如“我是小小演说家”“环保小卫士”“快闪赠书”,成为社区活动中心和居民交流中心。
2017年,魏玛丽将教育心理咨询工作室的部分公益活动与其他公益项目对接,成立了集社区阅读、社区心理干预、社区活动与交流于一体的“睦邻书院”,打造了全省独创的社会创新服务新模式。她每年投入到睦邻书院的费用近100万元。
魏玛丽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加大对贫困地区留守家庭和儿童的心灵关注。

△魏玛丽(中)在武冈市里仁村的帮扶对象家中
“记得2020年4月,我们跟随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赴邵阳武冈参加‘双助双行动’。她一句句暖心的问候,把孩子们感动得热泪盈眶,站在一旁的我们也是感同深受,为之动容。”省政协委员北冰回忆道。
那是2020年4月16日,魏玛丽到武冈市里仁村走访结对帮扶贫困户。她帮扶的家庭有3个小孩,父母在外打工,73岁的奶奶在家照顾孩子,家人长期缺乏沟通,孩子成长渴望陪伴。魏玛丽现场用“情绪日记”的方式,以及心理干预的方法,为孩子和家长疏导了情绪,建立了情感的连接,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指明了方向。
这次走访也带给魏玛丽思考。她说:“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启志教育,是我们在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挑战。”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魏玛丽积极投身线上心理健康咨询,加入共青团湖南省委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援助队,并迅速牵头组织了民盟长沙市委会抗疫心理服务小分队,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服务。
魏玛丽用自己的实践,努力让每颗心灵不再成为孤岛。她的笑容和真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也用爱,托起很多家庭和孩子心中的蓝天。
“她积极参与政协工作,建言务实有成效,我们痛失了一名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也是我们优秀的同伴。”省政协委员刘胜辉为魏玛丽作一副挽联:晴天飞霹雳,忽报菁英随花逝,泪如垂柳丝,天人同悲;大志尚未酬,满将爱意抚童小,身却随云杳,芳菲永远。
文|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