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新村的气息
发布时间:2023-06-09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那年立春过后,一幢又一幢新颖别致、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房,如雨后春笋,在城东这块古老的红色沃土上,齐刷刷地冒了出来。这一大片居民住宅,被冠名为“城东新村”。日子久了,市民们习惯地称这为“新村里”。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新村东连水佳塅,南临浏阳河,西接孙隐山,北依炮台岭。社区境内有药桥春景、古庙钟声、千樟倒影、炮台怀古、邹桥渔火、金龟坐滩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城隍庙、升冲观、杨孝子故居等文物古迹。每一个景点都流传着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


新村里有一条主街叫淮东路,分东、中、西三段。街道旁绿树荫翳,花坛中花团锦簇,平坦洁净的路面由水泥沥青铺就,街边商铺林立。


有人说,人的记忆可能会模糊、黯淡,但味蕾永远不会欺骗和背叛。


味蕾深处是故乡。淮东路上的餐饮、小吃,还有那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就是以它浓郁的烟火气、人情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清晨,阳光穿过屋角树缝,投射到小街上。光影随风晃动,好似蒙太奇般跳跃,错乱了时光,安静了心灵。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从巷弄深处传来,手工米粉、包子油条、糯米稀饭、糖油粑粑、茶叶鸡蛋、卤豆腐、浸萝卜等美食香味在空中随风飘散。


白天,小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有的外地游客在红墙黛瓦间探寻,在茶室里闲坐,在梧桐树下流连,亦或以行李箱为凳,随意坐在街边巷口,望着四周的街景发呆。逛累了,便进饭馆点几个浏阳蒸菜,诸如剁椒蒸鱼头、醋蒸鸡、蒸开胃肉、茄子豆角长青辣椒合蒸等等,再上两瓶啤酒,美美地撮上一顿,悠哉乐哉。


浏阳蒸菜,相传起源于明朝,历经600多年的发展,技艺日臻成熟,是湘菜中的一道独特菜系。新村人深谙其道,又独具匠心,做蒸菜很讲究,绝不用高压锅、电炉快蒸。大多店家都是早早起床,买新鲜菜或准备特制菜,然后打开篾蒸笼,细细慢慢地蒸。有的菜还要一蒸二蒸三蒸,如蒸木瓜,必须做到七蒸七晒,最后入味冰糖,才叫美味。不同的菜品放入不同的辣椒和佐料,味道自然不同。


其实,这里的“素食菜”,即民间俗称的“盐旱茶”和“卤味”也很有名。城东土地松散,呈黑褐色,略系沙质,含磷钾较丰富,特别适宜蔬菜、瓜果的培植生长。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办起了一个“城东酱菜厂”,后改名“城东蜜饯厂”,生产金橘花等蜜饯和红姜等素食菜产品,荣获“湖南省名优特新产品芙蓉奖”,一时声名鹊起。金橘花与同期研制的冬瓜糖、大小乔饼、香元条等十几个产品,色香味形俱佳,深受民众喜爱。素食菜是选用新鲜蔬菜、野菜或瓜果做原料,经山泉水反复清洗,加入精盐腌制,再利用太阳紫外线杀菌,或经过蒸煮杀菌,拌上甘草粉、辣椒粉、紫苏等,就成了美味的素食菜。


所谓“卤味”,就是卤菜。在新村里,制作卤菜的高手,可谓比比皆是。这是一种地方小吃,诸如卤鸡、卤鸡爪、卤牛肉、卤豆腐、卤猪脚、卤猪肚等,在浏阳各类喜庆宴席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男女老少都爱吃。


城东新村原属城乡结合部,近年来,社区又对新村进行多次提质改造,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乐业。


伫立街口,放眼望去,但见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象,处处洋溢着温馨和谐、物阜民丰的新时代气息。我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北宋画家张择端那幅着名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今日城东新村,不正是一帧现代版的浏阳“清明上河图”么?


文 | 张星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