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李鸿章的第一把火
发布时间:2024-03-04编辑:湘声报
分享


  王金华

  同治元年三月,应上海市各界的多次请求,曾国藩派李鸿章带领按照湘军营制编练的六千淮军救援上海。同时,曾国藩上疏朝廷,密保李鸿章“才大心细,劲气内敛”,胜任江苏巡抚,保举很快得到朝廷的批准。新官上任三把火,以江苏巡抚、淮军统领身份驻扎上海的李鸿章很快烧起了他的第一把火,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大量翻刻湘军营制营规,让官兵人手一册,命令务必诵读牢记;大量翻刻《爱民歌》《劝诫浅语》之类的宣传品,散发给老百姓甚至太平军。一方面,这是曾国藩的治军措施之一,且经过了长久的实战检验,照搬照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采纳继承顶头上司的做法即表示不忘栽培之恩,可以取悦曾国藩。李鸿章显然费了一番心思。
  到达上海市十余日后,李鸿章就写信给曾国藩,汇报了他的这一套做法。让他意外的是,看是顺理成章的模仿和不留痕迹的取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曾国藩收信后的第三天亲自回信:“翻刻营制营规、《爱民歌》、《劝诫浅语》之类,皆系从外面说去,不从骨里用功。”明确告诉李鸿章,此时除了选将、练兵、筹饷,别无正事;除了点名、看操、查墙、别无功夫。曾国藩经过实战总结出湘军营制营规,用符合下层人民习惯的口语俗语创作的《爱民歌》、《劝诫浅语》,成效十分明显。但是,要把握时机、分清先后主次,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能照搬硬套,而流于形式主义。曾国藩要求立即中止以上不务实做法:诸件若未刻则停刻,若已刻则停散。同时反复叮嘱李鸿章:少一分播扬标榜,即多一分真实蕴藉也。
  曾国藩身居高位而清醒务实,李鸿章也只是聪明人一时糊涂,马上按照恩师的意见整改,两人共同终止了一次内涵丰富的形式主义行为,对此后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曾国藩让李鸿章统领淮军救援上海,有政治上的考虑,要为湘军培育日后的替代力量;也有经济上的考虑,要利用上海大都市的筹饷潜力。决定出兵之前,曾国藩在给曾国荃、曾国葆的信中透露:“上海为苏杭及外国财货所聚,每月可得厘捐六十万金,实为天下膏腴。”丰富而稳定军饷,为成就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功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前提是淮军守得住上海。李鸿章听从曾国藩的劝告,果然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此后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深刻影响晚清政治格局。
  类似李鸿章热衷烧第一把火的人不少。几年后,号称能员的丁日昌升任江苏巡抚,下车伊始实施新政。印制《圣谕广训》和胡林翼的著作,遍颁下属,并寄送曾国藩;严禁茶馆每碗茶水超过五文;但漕运、饥荒、农业生产等民生大事并不涉及。曾国藩、赵烈文斥之为“揣窃皮相,依附影响,不勤求职,而专索细微”,“无知可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