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工作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该项工作,校党委书记付宏渊牵头,大力支持设计艺术学院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其独特优势,并鼓励师生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社会服务实践中。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学院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艺术与设计融入社会服务之中,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建立了专业设计实践与社会服务的桥梁,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振兴等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贺辉与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为校企共建的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与创新中心揭牌。
WPO世界包装组织主席Pierre Pienaar先生为省政协常委、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健教授颁发“世界之星”奖。
学科引领 构筑专业基础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73年成立的湖南轻工美术系,作为湖南省最早开设设计类学科的高等学府,学院在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的深远影响力无可置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积淀与发展,学院始终走在设计教育的前沿。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院在省政协常委、院长王健教授的领导下,汇聚了一批卓越的师资力量,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学院提出“艺术+科技+文化+实践能力”的深度融合理念,通过跨学科整合与实践导向,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校政协企”协同育人机制。这一新机制的实施,不仅有效打通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壁垒,还为培养兼具跨领域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业内专家评价,这种多元化、协同化的育人模式,为我国高等设计教育提供了创新范式,彰显了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设计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学院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就,成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标杆。目前,学院拥有2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6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学院还具备设计学硕士学位、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及艺术产业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多层次、跨领域的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资源同样令人瞩目。依托国家一流课程、国家视频公开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等多个国家级与省级平台,学院建成21个高标准实验室,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室、交互行为分析实验室、沉浸式体验设计实验室、8K高清视听实验室及数字动态影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支持。与此同时,学院还与校外产业深度融合,建立了11个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包括VR双创实训中心、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实践基地和长沙理工大学深圳创意设计研究院。作为湖南省首批获批的产业学院——现代媒体产业学院,学院在推动学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方面更是走在前列。
人才筑基 引领设计创新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坚持扎根湖南、面向全国,深耕行业、服务产业,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锻造服务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坚实力量、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打造学科竞赛平台,彰显艺术设计教育实力。学院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成效显著,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积极推动学生参与国内外高水平赛事,并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学生作品在多个国内外艺术设计竞赛中获殊荣,成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典范。王健教授带领的师生团队凭借设计作品《福到·青梅葡萄果酒环保包装》斩获WPO“世界之星”包装设计奖,此后又连续三次在这一国际赛事中获奖,充分展示了学院在国际设计领域的竞争力。依托理工类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学院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了一批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意的优秀作品。例如,作品《老鼠嫁女》入选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蝶梦》成功入围2024年第十四届“澳门国际微电影节”。这些成果获得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在搭建学科竞赛交流平台方面,学院同样走在前列。积极承办包括NCDA全国数字艺术大赛、“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赛事,同时还成功举办了湖南省大学生服装设计大赛和湖南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大赛等省级赛事。凭借专业类学科竞赛年均近千项国家级及省部级奖励的突出表现,长沙理工大学在教育部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十一位,为学校的整体声誉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通过学科竞赛的交流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推动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兼具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邓寒松改善村容村貌事迹被央视报道。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国际化课程与交流实践。
社会服务 履行高校担当
在社会服务的广阔舞台上,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终秉持党建引领的核心原则,积极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使命与担当,将艺术设计的智慧与力量深植于地方发展的沃土之中。
投身公益项目,践行社会责任。学院团队组织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文创产品设计工作坊”是学院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学校与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建首个“湖南省辅助性就业文创培养基地”,并成立工作坊定期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推出多种适合残疾人制作的产品,帮助残疾人实现了居家就业。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展现了学院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担当。
深挖红色文化,传承时代精神。学院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为传承时代精神注入新活力。组织学生参加“雷锋志愿者数字修复训练营”,利用5G云、4K、AI修复上色等技术修复红色经典视频;携手长沙图书馆推出红色阅读解谜剧本《深巷之光》,展现长沙和平解放前夕的历史风貌。通过“红色+专业党日活动”,学院将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增强学生党性修养;推出“艺起向未来”艺术思政课,融合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2024年,学院项目《新时代“雷锋精神”数字艺术创新传播调研与实践》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特等奖,彰显了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创新与贡献。
协同“校政协企”,探索育人新路。学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深入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助力区域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注入发展新动能。学院承担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研究”,与湖南广电集团、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紧密合作,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依托这一模式,学院与芒果融创共建“文化科技融合研究与创新中心”,聚焦视频文创产业的新趋势、新技术和新应用,在红色电影修复、无人机航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学院与中交集团、中建集团、旺旺集团、华为、网易、阿里云、腾讯等知名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贡献智慧。
长沙理工大学鸟瞰。
设计助力 点亮乡村振兴
从环境美化到公共设施设计,从志愿服务到产业融合发展,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不仅关注美化乡村外貌,更关注激活乡村内在动力,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匠心绘梦助力乡村焕新颜。学院以其独特的设计视角和专业技能,主动对接地方需求,师生团队深入乡村一线,通过环境美化、公共设施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带来了一系列兼具艺术美感与实用价值的设计作品。在新宁县枧杆山村,学院邓寒松教授带领学生团队利用废旧材料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改造该村公共区域和12户农家庭院。这一成果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案例。在桂阳县舂陵江镇的乡村振兴设计实践活动中,师生团队通过环境美化、文创产品设计等手段,提升了地方文化与旅游价值,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多维融合焕发产业新活力。学院以脚踏实地的行动,组织师生团队深入乡村,通过大型比赛、展出,为农产品行业、乡村文旅产业、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与南县商务局共同主办乡村振兴全媒体服务设计大赛,通过直播、短视频、IP设计等渠道,拓宽南县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其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同时,学院还积极推动校友企业回湘投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国际交流 拓宽设计视野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洞悉设计前沿与行业动态,致力于拓宽师生国际视野,通过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深入推动设计与艺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打造国际化课程,构建全球合作桥梁。近年来,学院积极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课程体系,与奥地利文化和教育部携手成立“UpcycleCS工作坊”,开设“可持续设计概念”系列课程,聚焦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设计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同时,通过“UpcycleCS工作坊”,学院与宜家(IKEA)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成立“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长沙荟聚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实践项目落地实施,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创新性的服务。此外,学院还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双硕士学位培养项目,开展研究生交流合作,形成多层次的国际教育网络。
学院坚持以开放与合作的姿态连接全球高层次艺术资源,持续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与全球影响力。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立“长沙理工大学维也纳设计艺术工作室”,这一平台成为学院与欧洲各国高层次艺术人才及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工作室联合法兰克福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BSOF)与长沙音乐厅共同举办国际音乐会,将维也纳爱乐乐团与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小提琴演奏家的高雅艺术引入校园,构建国际化美育传播体系。通过这些艺术活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设计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学院还通过一系列研学活动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常态化的研学团远赴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维也纳大学等开展专业交流,促进中德、中奥学术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些国际合作项目不仅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的密切联系,也为学院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发声机会,成为提升学科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未来,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将不断拓宽设计边界,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省政协常委、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健说,学院将始终坚持以推动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发展为己任,整合社会服务、艺术与科技融合、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协同等优势,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设计教育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 朱诗源 张帅 熊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