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动态
“医”心为民济苍生 “新”火相传启新篇——中南大学湘雅医学110年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1-16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干字当头-1920-640.jpg


岁月不居,镌刻光荣梦想;时节如流,谱写奋斗华章。


2024年12月8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迎来办学110周年纪念日。从1914年到2024年,从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医学穿越110年历史烟云,致力于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以仁心仁术铸就 “一部西医中国史,半壁江山湘雅人”的美誉。


赓续精神血脉,践行初心使命。新一代湘雅人接过接力棒,坚定理想信念,主动担当作为,继续书写中国医学的荣光,让中国医界这颗璀璨明珠不断闪耀在世界医学的天空,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湖南政协新闻网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校门。


不忘初心  培育优秀医学人才


时间回到1914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在长沙潮宗街,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医学院校——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开门办学。


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湘雅医学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其中,湘雅首届毕业生只有十人,他们是张孝骞、汤飞凡、高镜朗、吴绍青、应元岳、萧元定、任廷桂、徐维达、梁鸿训、彭治朴,他们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熠熠生辉。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有一份1945年的全英文病例,是湘雅医院现存最老的一份病例。由于当时采用欧美甲种医科大学的治学标准,采用的是全英文教学,所有的医生都是用全英文来手写病历。


走过110年,湘雅医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拥有湘雅基础医学院、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湘雅护理学院、湘雅口腔医学院、湘雅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6个二级学院,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长沙医院、株洲医院、常德医院等10所附属医院。


人才,是医学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湘雅医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收获了累累硕果。作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发源之一,其为我国培养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陈文贵、魏曦、鞠躬、刘耕陶、姚开泰、刘德培、黎鳌、夏家辉、周宏灏、王建安、马骏等14位院士以及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医学专家,也为人类及中国医学史贡献了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奠基作用的成果。


如今,湘雅医学已打造了一支以院士为引领,以16名“长江学者”、11名“国家杰青”等领军人才为中坚,以58名国家“四青”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人才梯队。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新形势新要求,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湘雅医学院基于40余项国家级、省级教改课题,积极推进以新医科建设为统领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形成了知行合一的医学人才培养理念。《知行合一,卓越医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秉承深厚的国际交流传统,湘雅医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作为国内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开拓的先锋,自2012年起,湘雅医学院先后与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匹兹堡大学等11所世界一流大学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至今共选派477名八年制医学生赴国外进行为期两年的联合培养,并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该项目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立项资助,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规模最大、单个项目资助人数最多的项目。


科技创新  擦亮百年湘雅品牌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湘雅医学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实现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湘雅师生满怀豪情地投身服务人民健康伟大事业,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起步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在疾病基因克隆、人类生殖工程、遗传药理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开创性科研成果。


走进新时代,一大批重大重点科研平台不断涌现。近年来,新增获批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个体化诊疗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芙蓉实验室等重大重点科研平台,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1个。


国家级科技成果璀璨夺目。承担138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获29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牵头获批国家科技成果奖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10余项。获批湖南省医学领域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策略、产品与推广应用》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由周宏灏院士牵头,首次证实并系统阐明了抗高血压药物反应种族及个体差异的新遗传机制,研发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学科领域首个指导高血压个体化用药基因分型的检测试剂盒。项目相关系列研究使我国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新征程上,有新使命、有新作为。作为百年湘雅萌发的新枝,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芙蓉实验室备受瞩目。实验室由中南大学牵头,是湖南省四大实验室之一,也是湖南全面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要举措之一。


如今,实验室聚焦精准医学领域,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目标,以重大临床问题为导向,以精准医学前沿基础研究为核心,以精准诊疗技术创新为抓手,朝着打着精准医学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标不断奋进。


一年复一年,“芙蓉”花开绽放,擦亮百年湘雅品牌。全国首例基因治疗帕金森病、干细胞治疗重度肝衰竭、基因编辑造血干细胞治疗重度地中海贫血症等一系列重大研究突破,为湖南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新高地贡献战略科技力量。


大湖之南,湘雅之光,也闪耀全世界,在全球医学发展中提供中国方案。湘雅医学实现了多项国际领先的临床技术突破:全球首例糖尿病患者通过猪胰岛移植摆脱外源性胰岛素、全球首例人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肝细胞治疗肝衰竭、全球首例基因编辑治疗儿童β0/β0输注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全球首例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等。


湖南政协新闻网

从2015年起,承办的“商务部高级护理及医疗技术硕士项目”是湖南省获得的首批国家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项目之一,也是国内唯一开展护理学硕士援外学历学位培训项目。


医者仁心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这16个字,是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最真实的写照,也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回首来时路,湘雅医学用实际行动扛起了责任担当,以医者仁心书写大医精诚的时代篇章。


2008年、2018年,湘雅三医院王维教授团队连续两个10年受WHO委托牵头制定全球异种移植临床研究规范“The Changsha Communique(长沙宣言)”。《长沙宣言》是WHO成员国开展异种移植临床研究与应用必须遵循的规范,是首个用中国城市命名的WHO医学规范。


2022年,国际显微外科领域首次以中国人姓氏(湘雅医院唐举玉)命名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手术方式。


……


如今,湘雅医学不断探索医疗技术新边界、提升医疗服务新水平,在微创外科、精神心理治疗、干细胞治疗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为我国乃至全球医疗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典范,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湘雅医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勇当守护生命的急先锋,当好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


2014年、2015年,湘雅医院分别组建专家医疗队赴非抗疫,取得了“打胜仗、零感染、全治愈”的成绩。


2019年8月,湘雅三医院三次援疆医生刘火旺获全国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


2020年初,附属医院5000余名医护党员请战抗疫,900余名医务工作者驰援省内外抗疫一线,其中467人战斗在武汉、黄冈最前线。


2024年4月,省政府启动高水平医院结对帮扶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医疗机构项目。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和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分别帮扶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邵阳市中心医院等。


……


璀璨百十年,湘雅正青春。一代又一代的湘雅人将继续传承湘雅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共同书写湘雅更加辉煌的未来,不负祖国、不负人民。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大事记


1906年:雅礼医院(湘雅医院前身)成立,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1911年:雅礼护病学校创立,为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前身。


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医学院校。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14-1920年长沙潮宗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校门。


1925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湘雅医科大学。


1931年:私立湘雅医科大学更名为私立湘雅医学院。


1938年:因抗战等原因,学校被迫西迁贵阳、重庆等地坚持办学。


1940年:更名国立湘雅医学院。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41年长沙湘雅路湘雅医学院北校门。


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回长沙。


1953年:更名为湖南医学院。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56年湖南医学院北院校门。


1987年:更名为湖南医科大学。


湖南政协新闻网

1988年长沙市湘雅路湖南医科大学北院校门。


1996年: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


2000年:原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与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中南大学。


湖南政协新闻网

2003年长沙桐梓坡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校门。


2004年: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入学,开启了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022年:中南大学牵头建设的芙蓉实验室揭牌,着力打造精准医学战略科技力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  陈  彬  李瑞军  武明花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