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鹿角冲晨韵
发布时间:2025-07-11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东方欲晓,淡青色的天幕上镶着几颗残星。


古城苍茫朦胧,如同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隐隐绰绰的大街小巷,被浸润在无边的雾霭中。


不一会儿,老街寺庙里的钟声响了,悠远而绵长。


听着这钟声,我蓦然想起林清玄所说的,这晨昏的大钟每次敲108下,因为这108下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12个月,有24个节气,有72候,加起来正合108,叫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


钟声还在空气中飘荡时,我和友人已驱车来到鹿角冲——一条位于浏阳市淮川街道的背街小巷。它北起车站路,南通劳动中路,长不过345米,宽约6米。巷道上共有70多个门面店铺,小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怡然自得。


我曾多次打听过“鹿角冲”地名的来历。当地一位两鬓染霜的老人曾告诉我,这儿原来是条荒蛮的小山冲,属城乡接合部,泥巴路,茅草屋,冷冷清清。搭帮城市建设,鹿角冲才日益繁荣,成为一个时蔬鲜货集市。这条路,也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只是现在这位置,夹在一栋栋高楼大厦中间,不熟悉的人是有些难找。


听完这一介绍,朋友笑着说,若是城里街巷家族也有隐者,像古人般“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这鹿角冲可算大隐啊。


这时,小巷的灯全亮了,这儿一盏,那儿一盏,淡蓝的日光灯,桔黄的白炽灯。尖起耳朵,隐隐约约听得到“吱呀”的开门声和卷闸门“咔嚓”的启动声,做早点的、打豆腐的,各式各样做早生意的人起床了。


迎着天边一缕薄明的晨曦,人们从唐家洲、水佳塅、集里桥而来,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鹿角冲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到了。


刚从田间地头归来的菜农,挑着颤悠悠的担子,一路大声喊着:“买菜呐,买菜呐,买新鲜小菜啵!”来到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生鲜市场,竹筐中水灵灵的茄子、豆角、辣椒、黄瓜、丝瓜……还有那嫩绿爽眼的空心菜、莴笋、苋菜、大蒜、香葱,都沾着露水和泥土,惹人喜爱。


早餐店生火的师傅将燃气灶的阀门打开,一霎时,从各家店里散发出来的包点、粉面、泡豆腐、腊肉、火焙鱼、黑山羊肉的浓香,混合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缓缓地飘散在悠长的小巷里。


肉食水产门店一侧,只见里里外外、高低不一的案板上,堆满了新鲜猪肉、羊肉、牛肉、土鸡、水鸭之类。旁边的塑料大盆中,盛满了刚从乡下鱼塘中捕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鱼虾,或是从稻田中挖出来的泥鳅、黄鳝,等待着寻鲜的顾客。一长溜的地摊上,摆满了新上市的水果:大围山的桃子、李子和梨子,还有从山乡收上来的榨笋、粉皮、香菇、蜂糖、霉豆腐等土特产。


街边,一位大妈坐在小板凳上,娴熟地做着碱水粑粑,包着糯米粽子。放置一旁的蒸笼一揭开,只见热气腾腾,一股浓香弥漫开来,守候在旁的大人、小孩,便迫不及待地一齐涌了上去……


“桃桃馄饨面馆”是鹿角冲人自主创业、开办最早的一家小吃店。从2003年开店至今,店主老陶就没有停歇过,馄饨和水饺都是现做现煮的,新鲜可口,颇受食客青睐。


老陶是个“老城关”,说起鹿角冲的未来,满是自信和豪情,“做老百姓的,唯有加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才能不负党和政府”。


从老陶门店出来,我们就直奔修葺一新的孝子文化广场。广场正门建有门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广场上绿意葱茏,翠盖亭亭。广场正面就是杨孝子庙,即麻衣庙。庙宇依山而立,拾级而上,牌坊式的山门高约8米,两旁书有一副楹联:名在古今史,孝留天地间。麻衣庙传说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宋代曾进行扩建,庙内供奉着传说中的杨孝子——浏阳名医杨耀庭神像。原庙早已拆除,于1992年募捐重建。


浅夏的阳光,慢慢拉开了柔软的雾幄,孝子文化广场豁然明朗了。杨孝子庙内,香烟缭绕,人来人往,秩序井然。


望着眼前这一切,我沉吟良久。我不信教,却十分崇尚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思想。年幼时,我就曾为“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衾”等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动过。


如今,孝子文化广场中央安放着一尊硕大的香案,炉壁上的“百善孝为先”五个大字端庄肃穆,犹如一束晨光,照耀心灵,发人深思……


文 | 张星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