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文 谭冬萍
题记:2017年,为响应国家、省、市、县精准扶贫号召,衡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出146名干部职工分9个扶贫工作小组进驻茅市镇多个村组扶贫解困。
期间,该局还承担了全县的劳务协作扶贫和健康扶贫,以及贫困村九龙村的脱贫攻坚验收退出任务。
一年来,这些干部职工用心血、汗水、真诚和热情书写下亮丽的民生篇章。这3篇扶贫日记,记录下他们帮助困难群众走出贫穷的心路历程。
1
2017年4月24日,我们一组22人被安排到茅市镇荣贵村开展扶贫工作,我的扶贫对象是团结组的龙仕定一家。
眼前的龙仕定,个子矮小瘦弱,皮肤黑黄,眼神里流露着焦虑与渴望,挽起的裤脚沾满湿润的泥巴,他刚从田间赶回家。得知我们要来,村支书龙端良交代他,让他在家等我们上门调查摸底了解情况。趁这两天有空,他连夜帮老丈人家插了2亩多的秧苗,说是帮不了老丈人的大忙,做些力气活,也算尽些孝心。
因为连续在水里泡了几个小时,龙仕定的脸和手看上去都有些浮肿。屋外下着小雨,有些寒意,我担心他的身体,提醒他多加件衣服,坐下来说说家里的情况。
说起家里的变故,龙仕定的脸变得阴沉、忧郁。他的妻子患有多种疾病,最严重的是精神病,需要长期服药,病情重时还需要专人服侍看管,不犯病时可以干些农活。而最大的打击是,大儿子14岁时在家门前的池塘里不幸溺亡。后来,夫妻俩历尽千辛万苦又生了一个小儿子,所幸小儿子一切正常,现在已读小学。说到这里,老龙的脸上隐隐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有些感动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一家人得到乡镇及村里的照顾与帮助,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现在家里养了17只黑山羊,我想再扩大羊圈,争取多养几十头。”
听着老龙的讲述,看着他病床上的妻子,此刻我只能说些安慰的话,希望我们的扶贫工作能带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帮助。
2
端午节前一天,天气晴朗,气温逐渐升高,扶贫小组相约去往荣贵村。在村口下车时,远远看见老支书龙端良微笑着等在路边。走向村部的小路上,我目不暇接地瞧着菜地里的黄瓜、小辣椒,碧油油、青亮亮的,任意伸展着,泥土的清新气息一扫路途的颠簸劳累。
此时,路边田间一位农妇正认真翻土,似曾相识。走近细看,原来是龙仕定的妻子。她的脸在阳光的映照下泛起些许光彩,笑容灿烂。来到她家,龙仕定早已在等候,村干部已转告他,其妻的特殊门诊已批复解决好。龙仕定知道,这次扶贫小组是实打实来帮他的。
我向龙仕定阐述了帮他制定的扶贫计划:怎样扩大羊圈,怎样筹资,还打算把他列入生产养殖扶贫对象。龙仕定其实算是一个有思想、有计划的人,交谈中,感觉他不懒惰、不等待、不观望,他只是想通过扶贫队的帮助建起更大的羊圈,实现养羊过百只的愿望。
“你把鱼塘承包起来,年底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老支书提醒他,“对,对。”老龙连连点头,脸上露出希望的神情。询问交流完,我们起身离开,老龙忙从屋檐下提出大半桶螺丝和河蚌。老龙知道我们要来,前一天下午特意去泥塘里摸的。我感动于他的真诚与质朴,推辞再三仍经不住软磨硬泡,还被硬塞上几条黄瓜让大家路上解乏解渴。
3
年关将至,繁忙的工作之余,心里仍记挂着龙仕定的情况。年前该抽时间去趟联点村。
腊月二十八这天,我们赶到了联点扶贫村,聚拢碰头之后大家匆忙赶往各自的扶贫对象家中。村干部王芳金与我一起前往老龙家。
一路上,王芳金介绍了老龙家的近况,他家的黑山羊已远近闻名,供不应求。因为采取最原始生态的放养,至少精心饲养一年以上才出栏,所以老龙养的黑山羊肉质好,口感上乘,买羊的人也大多是回头客。
边走边说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老龙家的羊圈旁。只见老龙难得的悠闲,蹲在昨天才出生的小羊羔旁,乐呵呵地笑着。老龙看到我们,连忙起身呼唤妻子出来迎接熟客,老龙的妻子喜笑颜开地拉着我们看家里的宝贝们:“羊圈里现在一共有15只小母羊和18只小公羊,有2只母山羊年后又会产下小羊羔。”我想,这或许正是来年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开始。
坐下后,我仔细询问老龙夫妇,目前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他妻子抢着说:“这些天还是有些头疼,老龙最近忙着去镇上销售山羊,没时间带我去镇上看病拿药。”老龙连忙解释,等忙完这两天就会帮她去捡药,妻子的病也是最让他担心的事情。
聊到这一年的收入,老龙说:“因为赶时间,羊普遍都不大,一只羊只能卖700至1000元左右,纯收入大约有1.5万元左右。”
“明年肯定会更好!”王芳金鼓励着老龙。
“对对,太感谢政府、太感谢你们了!”老龙的言语不多,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让人很是安心。
离开的时候,屋外的阳光有些暖和,望着2只小羊羔,我在心底默念:希望老龙和其他贫困户的日子越来越好,期盼他们不仅有物质方面的收获,更拥有精神方面的自信与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