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文
曾有人问画家丰子恺:“什么东西最值钱?”问者原以为他会说自己的画最值钱,丰子恺却意味深长地答道:“有些动物主要是皮最值钱,比如狐狸;有些动物主要是肉最值钱,比如牛;有些动物则主要是骨头最值钱,比如人。”丰子恺的这番回答,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丰子恺的回答,虽然说得通俗,但是道理深刻:狐狸因为它的皮有价值,牛因为它的肉有价值,而人却是因为有骨气才显现价值。丰子恺的这句话,不管是在那个时代,还是在今天,都应该被人们记住,并时刻警醒自己,要做有民族精神和气节的中国人。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许多有气节的人。明朝人士李流芳,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书画印,样样精绝,但他刚正不阿,蔑视权臣贵戚,因而一直不被官府任用。当时有“九千岁”之称的大奸臣魏忠贤,权倾一世,到处建生祠,供人祭拜。不少人劝李流芳去拜下生祠,表个忠心,以便捞个一官半职。可李流芳就是不拜,并且还与人说:“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同期杰出的书法家董其昌闻之称道:“其人千古,其艺千古。”在赫赫威权之下,李流芳这位读书人,显示了“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被后世传为佳话。
清朝奇人郑板桥因得罪上司而被诬罢官,一些“知己”知道后暗示他,去官府烧烧“香”,进进“贡”,争回乌纱帽。可早已厌倦官场的郑板桥,不仅不肯折腰,而且趁机一走了之。他在《贺新郎·赠陈周京》中写道:“莫向人前谈往事,恐道傍屠贩疑虚假,勉强去,妆聋哑。”正因为如此,至今天下还传颂着他“难得糊涂”的名言。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冬天仅有一床破棉被,读大学时生活仍然十分艰苦。为了激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失志气,他将名字由朱白林改为朱自清。1948年,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当时在清华大学任教且患有严重胃病的朱自清,凭自己的薪酬仅能够购买三袋面粉,根本无法养活一家十二口人,更谈不上有钱治病。为了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了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馆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污蔑和侮辱,他断然拒绝美国的一切施舍,表示“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在功名利禄面前,有些人却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清末民初时期的窃国大盗袁世凯,面对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想的是个人的荣辱升迁,求的是帝制的复辟美梦,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山河和惨遭蹂躏的黎民百姓,背叛中华民族,丧失国格人格,成为遗臭万年的大汉奸。历史前进到今天,沉醉功名利禄和患有软骨病的人依然存在。
丰子恺说“骨头最值钱”,体现的是一种惊世脱俗的操守。一个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在面对甜言蜜语时,需具有“目不淫于炫耀之色,耳不乱于阿谀之辞;美言不足以彰身,美誉不足以饰人”的从容和冷静:在面对功名利禄时,需具有“人争求荣乎,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人争恃宠,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的理智和清醒;在面对进退升降时,需具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坦然和淡定;在面对人间百态时,需具有“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的自信与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