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科
湘南的秋天,来得总是晚些。立秋过后,仍然是三十五度以上高温,这种状况要持续到白露时节。秋天好在哪里?以我看,除了天高气爽,更有它的淡然安静。叶子绿中带黄,梧桐不甘衰谢,草木知秋有灵性,而我们人呢?浮躁的人心到了这个季节,应该变得恬淡宁静了吧?
造物主很神奇,大自然有四季更替,有二十四节气的时序,而人的生命也有四季: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童年是烂漫春天,青年是热烈的夏天,中年是宁静的秋天,老年是垂暮的冬天。唯一的区别,四季有轮回,生命不可以轮回。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盛极而衰,逐渐老去。在我看来,童年好比营养丰富的早餐,青年好比风味多样的中餐,中年则好比一壶淡香沉稳的午后茶。这壶午后茶,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
自从来到四十岁,我变得越来越安静,一心一意上班,专心致志搞文学,节假日约几个好友游玩,能不去的应酬尽量谢绝,能远离的热闹尽量不参与。进入中年,曾经的逞强斗勇、凌云壮志、挫折失意,都化为杯中淡茶。《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到读书求学,再到成家立业,最后化为一杯黄土,这段历程不过七八十年,多则百年而已。相对于茫茫环宇,漫长人类历史,我们实在是微不足道。既然如此,又何必计较那些身外之物呢?
秋日有秋日的特色,中年有中年的优势,这就是“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能生智,智者不惑。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不是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简单到极致,才是最好的。
作家董桥把中年比作下午茶,那篇散文我读了许多遍也不厌倦,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那时我还年轻,对文章理解得不透彻,如今人到中年,真正懂得了“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还好,尽管太阳偏西,接近黄昏,起码到了这个年龄段,还能够在秋阳暖暖的午后,捧起茶杯,慢慢品,品出成熟淡定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