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焘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期,也是农村全面小康后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转变的关键期。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紧紧抓住数字化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实现乡村社会跨越式发展。
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要加快推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推动农业农村基础数据整合共享,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的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要加强农产品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助力乡村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创新乡村流通服务体系。要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民宿等新业态。总之,要通过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进一步释放乡村的生产力,建立层级更高、结构更优、可持续性更好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乡村治理数字化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要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优化升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推广网络党课教育,以“互联网+党建”拓展基层党建新形态、新空间,让日常党建工作更方便快捷,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推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农村基层纵深发展,加快推广“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加快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法治乡村;结合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加快将集中式饮水水源、农田灌溉用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出水等纳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推进乡村生活数字化。推进乡村生活数字化是改善乡村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要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加快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推动乡村中小学通过光纤、宽带卫星等接入方式普及互联网应用,实现乡村中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着力解决乡村学校课程开设不全、师资不足等问题。要推进乡村医疗数字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引导城市医疗机构向乡村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要加快实现社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接续。要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阅览室等公共文化产品数字化,为乡村居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