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
苏轼与酒
发布时间:2024-05-18编辑:湘声报
分享


  □ 施崇伟


  诗与酒,有缘有分,相伴相随。无论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是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与诗一起经历了诗人的悲欢离合。

  一提到诗与酒,无人不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诗人苏轼曾说过:“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水调歌头》源于他赏月的时候喝酒,《赤壁赋》源于他外出游玩时喝酒。

  有人作过统计,《东坡全集》提到“酒”字有924次,东坡词300余首,有80首提到酒。林语堂著《苏东坡传》称苏东坡为“饮酒成瘾者”,写诗的苏东坡确实是喜欢整两杯的。

  爱饮的东坡却并不善饮。酒乃“扫愁帚”“钓诗钩”,东坡容易醉,诗文随处见:“饮一盏而醉,醉中味与数君无异”,“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他在《酒子赋》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饮一点酒就醉,但这醉酒之乐与那些能豪饮百杯的人一样。

  不多饮可能与他注重养身有关。苏轼对于酒的需求也仅仅是微醺惬意为止。不善饮、不多饮的苏轼倒是一把酿酒的好手。在黄州时,他就曾自酿过蜜酒。西蜀道士杨士昌传给他一个秘方:蜜四斤熬熟,放进热水中搅拌成一斗。再放进面曲二两,南方白酒饼子米曲一两半,捣细用生绢袋盛,放入器中密封上。夏季放冷处,稍凉放温处,天冷放热处。一两天就会发酵,发酵完成后就可饮用了。开始全带蜜味,澄清半月,浑的是醇酒。其味道甜中带酒,别有风味;其营养丰富,滋补益处均高于其它食品饮料。

  诗人酒后喜作诗。苏轼喝过自酿蜜酒,也作了一首《蜜酒歌》并叙: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苏公乌台诗案复出后赴任定州途中,夜渡漳河,兵士高举松明火炬,护送车马过河。漳河上空弥漫着浓烈的松香味,苏公在瑟瑟寒风中闻到一股苦香味,突发奇想:松树是千岁之妙质,都没能逃脱斧斤和火烧之厄运,人生与之相比,一些委屈和不顺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松树即是山中长寿之物,能否让它发挥更多的作用呢?到定州后,他认真查阅与松树有关的书籍。他认为松树乃神仙食品,人若服之,一定大有裨益。如果用松针松果酿酒,一定能吸食松树之精华。灵感一来,马上付诸行动。引黑龙泉之水,取松节之药功,合五谷之精华,自酿松醪美酒,因定州古为中山国都,名曰“中山松醪酒”。酒后即成《中山松醪赋》:“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遨。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

  贬至惠州,岭南多瘴疠,应当常常饮酒,用以御瘴。何况该地不比中原,尚无禁酒法条,可自由酿酒,苏东坡更是大展其酿酒才艺。据他自己说,他遇到一个隐者,传授其用桂花酿酒的秘方。他按方行事,酿出的桂花酒不仅酒色如玉,且香味超然,试饮之后,他高兴得称此为“仙方”,非人间之物:“酒,天禄也……吾得此,岂非天哉!”酒后连作《桂酒颂》《新酿桂酒》:“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特色酒酿“罗浮春”,本是真一酒,是苏东坡在惠州期间得罗浮道士邓守安所传秘方,用白面、糯米、清水各三分之一酿制。材料这么简单,恐怕也不会真是好酒,苏轼却说“酒味绝似王附马家的碧玉春”,更显出东坡的淡泊乐观品性。他还留下一首《寄邓道士(并序)》诗:“一杯罗浮春,远饷采微客,遥知独醉罢,醉卧松石下。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空飞本无迹。”

  苏轼这样勤于酿酒,有人问他:“子不饮而多酿酒,劳已以为人,何苦?”苏轼大笑道:“饮者困于酒,吾为之酣适。”

  这就是“酿酒实验者”苏东坡,不胜酒力却酿造了这么多种酒,写了那么醉人的酒香诗文,“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背后,是他于人世浮沉中的旷达心胸,是他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