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强化三个意识  切实转变组工干部作风
发布时间:2024-06-21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作风代表形象,作风体现战斗力。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干部、管干部的干部,作为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更要加强自身作风建设,方能确保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做群众的“贴心人”。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转变个人作风,需要努力强化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识。


强化纪律意识。一是强化工作纪律意识。在接待职工群众和外来办事人员中,发现反映最多的问题为:一是工作人员上班期间存在串岗闲聊现象,办事找不到人;二是上网聊天、看股票、看电影,对工作漫不经心;三是存在上班迟到早退现象,服务意识欠缺。严肃工作纪律是作风建设的重点,强化工作纪律认识,不仅关系着工作效能建设,而且事关党员干部个人及机关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组工干部要切实认识到工作纪律的重要性,克服慵懒散慢等不良作风,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把过硬的工作作风体现到日常生活中,做好爱岗敬业的表率。二是强化组织纪律意识。坚持原则、严守纪律既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组织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程序严,出现一个疏忽、漏掉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工作的重大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时刻做到严谨细致、耐心执着、精益求精。在原则方面不让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在关键时刻敢直言、在重要环节严把关,力求工作零差错,使组织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评判。


强化群众意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也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作为组工干部,最大的党性就是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服好务;最好的品行就是为人民群众奉献一切,公而忘私;最真的表率就是敢于让干部群众向自己看齐,堪为楷模。组工干部必须做到不虚伪、不虚荣,真正尊重群众,与广大群众真情交往,以真心换真情,用真诚感动人。组工干部要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群众的“高看一眼”,谦虚为怀,谦和为人,谦让从事。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充分尊重、体谅他人,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与党员、干部、群众交朋友,以平等、谦和之德温暖人、感召人、凝聚人。要尊重群众意愿。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基层群众的愿望,不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尊重群众意愿,多搞调查、多听民声、摸准实情、把握规律,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实践证明,尊重群众意愿,有利于使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与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通过尊重群众意愿切实服务群众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能有效调动和激发蕴藏在群众中间的巨大创造活力,使组织工作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要主动走出去为群众服务。组工干部要真正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就要放下机关干部的架子,腾出一定的时间,放下繁忙的工作,深人基层,与群众面对面,通过拉家常、说心里话,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给群众以“自家人”的感受,从而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强化大局意识。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一方面,对干部的升降去留有考察权、建议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用种种诱惑进行拉拢、利用,组工干部如果情趣低俗,就难免言行失范甚至拿原则作交易,授人以柄,最后受制于人,在履行职责时嘴软、手软、气短、志短。另一方面,组工干部虽然“身份优越”,但做的往往是“为人作嫁”的工作,扮演的是把别人推向前台的“幕后英雄”,面对别人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待遇高了,如果没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就可能乱了心态、慌了心神、歪了心术,就不会“怀德”以利人,做不了路石,当不了人梯。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只有坚持公道正派的作风,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才能真正将那些能干事、干成事、作风好的人选上领导干部岗位。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的参谋和助手,要紧紧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紧紧依靠党委的正确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党委的各项决策与部署上来,时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站在党和人民事业需要的高度,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组织工作路线和政策,紧紧围绕团结稳定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将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转化为推动发展、服务惠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文 | 李岱江(湖南省生态地质调查监测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