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文苑
草根笔色
发布时间:2024-12-06 编辑:湖南政协新闻网
分享

先易后难,大概是人们做事的一种方法,但有些人却偏偏要选择一些难事入手。最近读了刘北平《人性之本的三维破解》(九洲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一书就颇有这种感受。


人性之本是中华民族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特色表达,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提出。古今中外就人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而终无定论,以至于成为一个无解之迷,但作者选择了这一命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的是人的种种行为现象,体验的却是人的本质,这种本质被区分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或者人性本无善恶。人类社会大到世界变局、社会转型,小到人际关系、邻里去留,要么打打斗斗,要么礼尚往来。有人发动战争,有人奋起反抗;有人在请客送礼中占尽便宜,有人总是不断付出。如果从政治、经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可能会得出千千万万个答案,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去评判也会得出很多种结论。


历代社会贪官污吏很多,明朝朱元璋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搞得官场鸡犬不宁人人自危,特别是明朝后期,贪官污吏更是盛行无度。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他唯才是用又疑心重重滥杀无辜,为统一天下,他殚精竭力,不惜与孙刘鏖战,最后慷慨悲歌含恨而终。


这些现象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都是人的本质的反映。“人类社会的运动归根结底都是以人为中心的运动,都是人的本质运动,人的本质问题如果模糊不清悬而未决,人们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身的行为。”这是作者的认识。


刘北平先生读书很认真,也就有了求真的精神。他早年上山下乡,参加工作后一直在基层做宣传文秘等工作,业余时间为报刊杂志写些言论杂谈和评论,论工作和写作都是草根之人,却偏偏要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耗费精力,以至于着墨十年得此一书,他说为此付出是值得的。


书中采用几组几何模型,完成对人性、人的本质和人的行为现象以及关联性问题的论证。语言表达以短句为主,避免了一般性学术类文章长句过多、阅读艰涩之弊。他的结论是:人的个体本质有善恶之别,本善的人就是本善的人,本恶的人就是本恶的人,本质上不能互换,人的整体本质是一个善恶的综合体。人类是作为一个有别于动物类而提出来的概念,本质上是一个理性体,这种理性代表着人的共同本质,始终节制着人们的行为,这就有了人性之本的三维破解,有了人的三维性本质的深刻揭示。“面对社会,人们不能过于乐观,因为有人性善恶的存在;人们不能过于悲观,因为有人类理性的存在。人类理性始终牵引着人们前行,人类社会因此有了生存、发展和无可限量的前程。”


草根笔色,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当然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文 | 书豪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